(一)散光、近视、弱视、远视散光:又称乱视。是指进入眼球的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俗称“屈光不正”。散光会影响视力或导致视疲劳。近视眼:由于眼球前后轴过长,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前聚成焦点,形成弥散圈,不能结成清晰影像,这种状况称近视眼。从全球看,我国是近视眼大国,人数第一,发病率第二,全国约有2.63亿人有视力障碍,1.2亿人戴眼镜。青少年近视者有多万,有30多万人因近视失明。仅是原因:遗传、发育、环境。治疗近视形式有多样,关键在于得法。远视眼:由于眼球前后轴不足(正常为24mm)或某一屈光系统的屈光能力发生变化,致使无限远处(5米以外)发出的平行光先进入眼内后,所形成的焦点不在视网膜上,而在视网膜后,就形成了远视眼。远视眼是看远看近都模糊的眼病。正常视力看无限远(5米以外)时,眼睛是出于休息状态,眼肌松弛。远视眼看远看近都需要调节,得不到休息,过度用眼会引起疲劳,远近都模糊,时间一长就感到眼睑沉重,眼睛干涩、灼热、异物感、酸胀。一般情况下,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远视眼;是因出现了老花眼,戴看远看近两种眼镜,低度数用于看远用,高度数看近用。弱视眼:眼内外无器质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9为弱视。弱视程度分为轻度(视力0.8~0.6)、中度(视力0.5~0.2)、重度(视力低于或者等于0.1)。我国约有万人患有弱视,弱视发病率为2~4%。弱视中最重要的为斜视性弱视。半数以上的弱视与斜视有关,从症状上看,斜视为眼位异常,弱视是视力异常。弱视是一种常被忽视的眼病,由于大多数人不了解,很少有人能主动检查治疗,孤儿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变不可逆转。散光、近视、弱视、远视都是不可小觑的眼疾,如果不加以重视和积极预防治疗,就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我们在这里只是列举了人们常见和熟知的一些眼疾眼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这些知识,以供人们了解掌握,正确对待。爱护眼睛,要在心理、日常习惯、保健方面、和积极治疗手段四管齐下。首先,得了眼疾眼病要有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对治疗有足够的信心,保持健康的心理;日常习惯上要从清洁卫生、饮食起居入手,培养良好的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保健方法就是要加强锻炼,做好眼保健,正确认识和把握食疗加药疗、内服外治、中西结合等方法,在医生或“职业健康管理师“的指导下,科学保健。积极治疗就是面对眼病,不灰心、不气馁、多管齐下,择优治疗和康复。
(二)白内障
白内障是中老年人特有的疾病。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浑浊引起的视力下降,代表了眼睛里晶状体已经老化,渐渐失去弹性,造成硬化,严重则可导致失明。
据统计,50~60岁的中老年人发病率达60%~70%,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达80%。全国每年仅做白内障手术的就打50多万人。引发白内障的原因:生理老化,营养不良,全身代谢和内分泌失调,眼外伤,用眼过度,各种眼疾炎症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如肥胖、糖尿病等。白内障治疗:除了手术没有根治白内障的药物。一般采用的眼药水、眼贴、口服药物,只能对白内障起到预防和延缓的作用。提早预防,是避免白内障的唯一办法。
(三)青光眼青光眼是眼科难病。青光眼是指因眼压超过了眼球组织,特别是视神经所能承受的程度,而引起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一种严重眼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眼病,最终会导致失明。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有以下几种:1、因为眼压升高,导致眼球变硬,用手指触按时感觉像石头一样;2、在夜间出现视力下降和雾视(视力模糊,眼前像有雾一样);3、偏头痛和眼睛胀痛;4、恶心呕吐;5、也可能没有任何感觉。中其症状有四种:1、经常觉得眼睛疲劳不适;2、眼睛常常酸胀;3、视力模糊,近视或老花眼突然加重;4、经常觉得眼睛干涩。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进一步表现为角膜周围充血,瞳孔散大,眼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已经到了中晚期。青光眼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包括遗传、近视或远视,视神经损伤、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神经低血压、糖尿病等,一般人到40~50岁以后就会出现眼压升高。青光眼是一种严重损害健康、影响生活的不可逆的疾病,一旦得上,就无法根治。目前所有治疗青光眼的方法,无论是药物、理疗还是手术治疗,都只能在一定时期内降低眼压,缓解症状,而无法从根本上一劳永逸的治愈。因此,对青光眼,早保健,早预防是避免得病的基本方法。
(四)老花眼老花眼是人体机能衰老的表现,一般人在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递增,晶状体及睫状肌功能减退,通俗地说就是“眼球调节能力减退”导致老花眼。有人说“老花眼不是病,不重视就要命”,说的就是如果老化眼不预防保健,很可能导致白内障,有的专家说老花眼是大多数白内障的前期症状。老花眼表现:看东西视物不清,眼睛疲劳、充血、流泪、头痛等。
(五)黄斑变性黄斑变性是与年龄相关的视网膜病变性疾病。出现症状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中心有黑影遮挡,经过数年最终会导致失明;此病多发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少数人50岁以上就会发病,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上升,并造成双眼中心视力进行性下降的疾病。我国患病人群达2%,70岁以上者达15.33%。发病原因:目前病变原因不确定,通常认为与遗传、环境、慢性光损坏、营养失调有关。预防保健方法有口服用药、滴眼液、眼贴中药渗透等。
(六)玻璃体病变玻璃体是人眼中一种无色透明,半固体,成胶状的物体。其主要成分是水,粘玻璃体的99%左右。由于年龄增长或高度近视等原因,半固体凝胶状玻璃体就会逐渐变为液体状,叫玻璃体液化。如果玻璃体液化、脱离、浓缩及与视网膜粘连等,就容易造成视网膜脱落。眼前出现飘移不定的黑点、絮状、网状物等,这些都是玻璃体混浊的主要病变表现。主要症状为飞蚊症。严重者会直接影响视力和清晰度。
(七)飞蚊症飞蚊症是由于玻璃体变性(液化或后脱位是主要原因)引起的一种自然老化现象。也有的是眼内炎症引起的。症状为:异常闪光;短时间内飞蚊不断增加;有视线被遮挡的感觉。飞蚊症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度近视者。如果突然间出现大量飞蚊,大量的闪光,看东西扭曲变形,直线变歪,练变扭曲等奇怪现象,蚊子飞舞的方向又不定,有黑影遮住视野,实力变差,视野缺损等症状出现,都是要引起注意的恶兆。这些现象表明玻璃体可能正在急速退化,或视网膜已经有出现破洞的危险,需要赶快看眼科。
(八)干眼病干眼病即眼结膜干燥综合症。此症为全身性营养紊乱,维生素A缺乏所致。症状表现为眼泪减少或泪腺功能下降而导致眼球表面出现微笑伤痕。眼睛干涩已成为现在生活方式病的一种。其中以中老年为大多数。尤其是停经后的妇女为数更多。近年来患干眼症的年轻人人数正在快速上升。预计未来五年,每年会增长一成。产生干眼症的原因:年龄增长货泪腺退化;停经妇女荷尔蒙下降或药物所致;长时间看电视、电脑、开车等;不规律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用眼时间较长;免疫机能下降、工作压力、干燥环境等都会引发干眼症。干眼症还会伴随红、痒、模糊、畏光、流泪、刺痛、易疲劳、灼热感、异物感,或出现白色分泌物等症状。长时间罹患干眼症会引发很多眼部疾病,要认真对待,不能轻视。
(九)迎风流泪老年人眼皮松弛,肌肉发生退化性改变产生流泪,也有的是表面炎症或干眼症引起的刺激性泪液分泌过多,或者不同部位的泪道不通畅,或者因阻塞导致的溢泪。“迎风流泪”大多数属于泪道排泄障碍。某些眼病也容易导致爱流泪,如倒睫、结膜炎、角膜炎、沙眼、虹膜炎等。“迎风流泪”是症也是病,如不及时检查,及早预防和保健,会导致多种迁延性眼病。
(十)眼疲劳中医认为“累从眼入”,也就是说,眼睛会引起全身的疲劳不适。医院中医内科主任杨威说“眼睛是全身疲劳的发源地”。只要出现眼睛酸痛、发胀、干涩、视力模糊等问题,就很容易导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情绻烦躁,反应迟钝和无力失眠、恶心等疲劳症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眼睛产生“疲劳毒素”。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十三经脉气血皆汇聚于目。肝肾亏损、脾胃虚弱、气血瘀滞、劳心伤神皆累及于目”。也就是说,五脏六腑的精气会上升到眼睛;眼睛与身体经脉相通,如果身体各个器官有疾病,便可以从眼睛上反映出来。反之,眼睛过于劳累,也会牵连五脏六腑。所以杨教授说“解决全身困累,当从眼睛开始”。
(十一)泪囊炎泪囊炎表现为流泪及粘液脓性分泌物,并容易导致眼角部皮肤有浸渍、引发细菌感染、糜烂及色素异常。急性泪囊炎是在慢性基础上,有局部红肿、疼痛、流脓,个别患者有畏寒、发热等表现。泪囊炎作为眼部的感染灶可向眼球及眼眶蔓延,引发多种眼部疾患,甚至引发身体其他组织的炎症。眼科医生常把慢性泪囊炎称为“定时炸弹”。所以泪囊炎一定要提早预防,治疗彻底。
(十二)角膜炎眼角膜十一层无色透明的膜,它像手表的玻璃壳一样,镶嵌在眼球的最前面。只要睁开眼睛,它就暴露在外。角膜炎是第二大致盲眼病,它与全身各部位都有密切联系。角膜炎按发病原因,主要分三大类,即细菌性、病毒性和真菌性。角膜炎特点是眼红、畏光、流泪疼痛和视力障碍。如溃疡穿孔,则可并发色素膜炎、青光眼、眼内炎、全眼球炎,最终导致完全失明。导致角膜炎的诱因有倒睫、泪囊炎、结膜炎,还有全身营养不良和神经营养缺乏等。治疗早期角膜炎,内服外治效果好。中医一般采用药物渗透疗法。
(十三)视膜炎视膜炎即视网膜炎,视网膜指眼球后神经组织,也称眼底。视网膜像纸一样薄。其下面有血管丰富的脉络膜。视膜炎常表现为两眼先后发病,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视力突然减退。有的患者在开始数日内感觉视力轻度模糊或有类似飞蚊幻视症。随后,视力在短期内下降到只能辨认手指,甚至只存光感。有的病例在活动期可合并脉络膜视网膜炎,表现为出血、渗出等症状,并具有反复性。是莫言很容易导致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时严重的眼部疾病,如发生脱离,会导致视觉丧失。视网膜脱离的前兆表现为闪光、飞蚊增多,出现漂浮样黑影。出现脱离是在视网膜相应部位会有遮挡感,当时视网膜脱离累及到黄斑病时,视力会突然下降。视网膜脱离常出现于有高度近视史的人,老年人玻璃体发生液化,易导致视网膜裂孔发生。
(十四)红眼病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结膜炎”,俗称“红眼病”。芥末是连接眼睑与眼球的透明薄层黏膜。结膜炎表现为眼睛痒,有异物感和眼疲劳,一般在晚间或近距离用眼工作时症状明显,但也有症状不明显的。“红眼病”除具有一般性结膜炎特性外,还具有易传染性(接触性);潜伏期为1~3天,急性发病;症状是流泪、异物感、灼热感、分泌物多(一般为脓性)、眼皮肿胀,结膜出血。
(十五)沙眼病沙眼病是由于感染了沙眼衣原体病毒而造成的一种角膜结膜炎的慢性炎症性眼病。表现为眼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一旦感染“沙眼衣原体”,患者便出现视网膜出血,视神经乳头增生,或布满滤泡。患者眼睛有异物感,畏光流泪,有粘性分泌物。数周后,症状消退而进入慢性迁延期。如未自愈或治愈,则易反复感染,使病情加重。沙眼对视力的损害主要在它的后遗症和并发症。沙眼因传染性强、发病率高、致盲率高而被列为重点防治眼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沙眼人群的患病率近50%,有些边远农村甚至高达90%,长期处于致盲病因的首位。现在沙眼发病率仍然较高。沙眼可导致慢性泪囊炎,结膜和角膜干燥浑浊、视力下降等。常伴发细菌和病毒感染,严重者角膜产生溃疡,穿孔以致失明。防治沙眼要坚持“清洁卫生,持久经常”。如有症状要及时治疗,内服消炎药或外用药物渗透疗法。
(十六)霰粒肿霰粒肿是睑板腺开口因结膜炎二导致堵塞分泌物淤积,形成囊肿样肿块。霰粒肿与麦粒肿是两种不同的眼疾。麦粒肿是睑板腺因细菌感染而化脓,医学上称为睑腺炎,俗称“针眼”。“针眼”轻度未化脓时,可采用热敷和中药渗透等方法进行治疗。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北京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