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玻璃体混浊 > 病因常识

因天然而舒畅科普nbsp眼科玻

生理性飞蚊症

一、定义

生理性飞蚊症(physiologicmyodesopsia)是指不少中、老年人眼前有飘动的小点或细丝状物,有时闭眼也可见到,但检查不出任何病变。

二、临床表现

1.自觉眼前有点、丝状物,特别是面对白色背景或晴朗的天空时明显,暗处则不明显,不影响视力,长期观察极少变化。

2.用检眼镜、裂隙灯及三面镜检查均未能发现玻璃体内有混浊物,眼底检查也正常。

三、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3.鉴别诊断

(1)病理性飞蚊症是因玻璃体炎症、出血、变性等所致,眼前呈絮状、点丝状黑影飘动。黑影可进展,形态可变,视力受影响,用裂隙灯、检眼镜及三面镜检查可发现玻璃体、眼底有病理性改变。

(2)固定性飞蚊症是晶状体、角膜混浊所致。眼前黑点、黑斑不移动,与眼球运动方向一致,为固定状黑影,视力轻度受累。

四、治疗

向病人解释,无需治疗。

五、参考文献

1.SebagJ.TheVitreous:Structuse,FunctionandPathobiology.NewYork:Springer-VerlagInc,,-

玻璃体炎

一、定义

玻璃体炎(vitreocapsulitis)是指因炎症产物进入玻璃体,使玻璃体由透明变为混浊。

二、临床表现

1.有内源性或外源性感染病史。

2.早期症状轻微,眼前可有黑影飘动或闪光感。发展快者可迅速出现畏光、流泪、眼球剧烈疼痛,头痛及视力减退。

3.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混浊、水肿等。

4.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后沉着物,房水混浊,玻璃体内可见灰白色颗粒状或棉絮状混浊物,重者可见前房或玻璃体积脓。眼底红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呈现黄白色反光。

三、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包括:结膜囊或伤口处刮片及细菌培养;前房穿刺,抽取房水或玻璃体液进行检查及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等。

四、治疗

1.药物治疗

(1)对内源性感染者应针对原发病治疗。

(2)玻璃体内注药根据玻璃体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谨慎应用抗生素,准确掌握注射剂量。常用药物有庆大霉素μg加地塞米松μg,或庆大霉素μg加林可霉素μg,加地塞米松μg直接注入玻璃体腔内。对真菌感染者,首选两性霉素B5μg注入玻璃体腔内。

(3)全身应用抗生素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钠等静脉滴注。

(4)球旁或结膜下注射常用庆大霉素(20mg)加地塞米松2.5mg,1次/日,共3-5次。

(5)局部点药可用0.5%庆大霉素眼药水、0.25%氯霉素眼药水、0.3%诺氟沙星眼药水等。

(6)局部热敷、散瞳及支持疗法。

2.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眼内炎的有效手段,可消除病灶,有利于药物在眼内扩散,增强药效,抢救视力。切除时在每毫升灌注液内加庆大霉素8-12μg,或庆大霉素μg加林可霉素μg加入ml灌注液内。术毕再在玻璃体腔内注入庆大霉素μg。对病情持续恶化,炎症向全眼球炎发展,视力又完全丧失者,则考虑行眼内容剜出术。

五、参考文献

1.FreemanHM,TolentinoFI.AtlasofVitreoretinalSurgery.NewYork:ThiemeMedicalPublishers,.-

玻璃体变性

一、定义

玻璃体液化(synchysis)是指玻璃体由凝胶状态变为溶胶状态,玻璃体腔内出现含水的腔隙。

二、临床表现及分型

分型:星状玻璃体变性、闪辉性玻璃体变性、淀粉样变性

1.患者一般无感觉,敏感者可有飞蚊症或闪光感。

2.裂隙灯下可见液化区呈黑色空间,无反光面,只有少量纤细的透明纤维随眼球运动而飘动;非液化纤维可发生收缩或移位,重叠而成小片状或膜状混浊物,薄而松弛如绸带,活动度大。

三、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3.推荐检查 眼B超 可以了解眼后节是否存在玻璃体混浊、网脱等疾病。

四、治疗

无需任何治疗。

玻璃体后脱离

一、定义

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是指玻璃体皮质与视网膜的分离,通常在老年玻璃体液化的基础上发生。

二、临床表现

1.病人有闪光感,尤其在眼球运动时出现,或眼前有黑影飘动。

2.裂隙灯下,脱离的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内界膜之间为液体充填,上部后脱离时,玻璃体因重力逐渐下沉,可见玻璃体上方有黑色空隙,称玻璃体塌陷。

三、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1)部分性玻璃体后脱离:多为上部局限性的后脱离。

(2)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与视盘的生理粘连拉开,玻璃体膜与视网膜分离而留有间隙。检眼镜可见视盘前方有圆形或椭圆形、完整或不完整的环形混浊(Weiss环),这就是视盘上扯下的胶原纤维残迹,日久则形成团状混浊,敏感的患者主诉眼前有环形黑影。

四、治疗

不需治疗。但因玻璃体后极部脱离的牵引可引起黄斑水肿,局限性的后脱离可引起视网膜破孔导致视网膜脱离,故应对有症状的患者做散瞳检查和随访观察。尽量避免弯腰低头劳动。

五、参考文献

1.MosierMA,etal.Anteriorretinalcryotherapyindiabeticvitreoushemorrhage.AmJOphthalmol,,:-

玻璃体积血

一、定义

玻璃体积血(Vitremoushemorrhage)是指由眼外伤及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引起的血液直接流人玻璃体,积于玻璃体中。

二、临床表现

1.少量玻璃体积血时,病人常诉眼前有黑影飘动,或觉视物模糊。检眼镜下玻璃体内有尘状、块状、片状、絮状黄色或红色的血凝块。

2.大量玻璃体积血时视力急剧下降,或仅有光感。检眼镜透照下眼底无红光反射,不能看到眼底。

三、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3.推荐检查 B型超声波检查可见均匀的点状回声或斑块状回声。陈旧性出血或伴有玻璃体增生时回声不均匀。

四、治疗

1.病因治疗。

2.安静卧床,给予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止血敏)mg肌内注射或卡巴克洛(安络血)10mg肌内注射,每日一次。氨甲苯酸(止血芳酸)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日一次,每次mg。

3.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积血,可用抗凝血药或血管扩张药治疗,如肝素、血塞通(血栓通)、曲克芦丁(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4.出血停止稳定后,用酶制剂或促进吸收的药物,如透明质酸1u肌内注射,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尿激酶0u溶于0.5ml生理盐水中,结膜下注射,每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也可用普罗碘胺(安妥碘)2ml肌内注射,每日一次,1-4周为一疗程。沃丽汀及中药三七胶囊等。

5.糖尿病性眼底病变、静脉周围炎、中央静脉阻塞的患者,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后,对新生血管区、缺血区进行激光治疗,以防再出血。

6.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陈旧性玻璃体积血最有效的方法。应根据出血的原因、积血量,玻璃体混浊的程度、范围,有无视网膜脱离,视功能情况等选择手术时机。一般应在积血后3-6个月内考虑手术。穿孔伤引起的重度玻璃体积血应在积血后2-4周考虑手术。玻璃体积血合并有视网膜脱离应及早手术。

五、参考文献

1.SchepensCL.RetinalDetachmentandAlliedDiseases.vol2.Philadelphia:WBSaunders,.-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一、定义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是指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复位手术后以及眼外伤等情况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在视网膜表面和玻璃体内游走、附着、增生,形成细胞性膜,合成胶原并收缩,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变。

二、临床表现

症状:视力减退,视物变形。

三、诊断

1.病史

(1)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有导致PVR的诱发因素,如视网膜裂孔、多次手术、术中过度冷凝、玻璃体积血、眼球外伤等。

2.临床表现

3.眼底表现及临床分级

年,国际视网膜学会根据视网膜表面膜及视网膜脱离的程度和范围将PVR分为A、B、C1—3、D1-3四级。

A级:玻璃体轻度混浊,玻璃体有色素游离及色素团块堆积。

B级:视网膜表面有皱褶,裂孔卷边,血管扭曲抬高,表明有增生膜存在。

C级:

Cl:一个象限全层的视网膜固定皱褶。?

C2:两个象限全层的视网膜固定皱褶

C3:三个象限全层的视网膜固定皱褶。

D级:指固定皱褶累及四个象限,视网膜全脱离呈漏斗状。

D1:视网膜全脱离,呈宽漏斗。

D2:视网膜全脱离,呈窄漏斗,漏斗前口在45度范围内。

D3:视网膜全脱离,呈看不到视盘的窄漏斗,称闭合性漏斗。

4.推荐检查 B超检查可见玻璃体暗区内有不规则点状、片状或条状回声,视网膜与球壁环分离成V形征。

四、治疗

1.对A、B级病例,可根据情况选用巩膜外垫压、环扎、放液、巩膜外冷凝等。

2.对C级和D级病例,一般需行玻璃体手术。行膜剥离,增生条索剪切,眼内电凝、冷凝、光凝及眼内充填物等。必要时对阻止复位的视网膜后膜做切除。

3.药物治疗,如皮质激素、氟尿嘧啶、柔红霉素、高三尖杉酯碱等,目前仍在研究观察中。

五、参考文献

1.SternWH.HeathTD.Drugdeliverysystemsfortreatmentof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inRyanSJ(ed.):Retina.Vol3.St.Louis:Mosby,.-

2.HuiYN,etal.Posteriorvitreousseparationandretinaldetachmentinducedbymacrophages.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

玻璃体寄生虫病

一、定义

我国常见的眼部寄生虫病为猪囊尾蚴病(cysticerosisofeye),因吞食了猪肉绦虫的虫卵后,在玻璃体内形成囊尾蚴所致。

二、临床表现

早期可感到有圆形或椭圆形或伸缩变形的黑影在眼前晃动,玻璃体混浊在早期仅呈尘埃状。晚期可导致色素膜炎(葡萄膜炎)、白内障、视网膜脱离而失明。

三、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1)眼底检查在玻璃体内或附着在视网膜上可见猪囊尾蚴呈黄白色半透明圆形,大小约1.5—6PD,有时可见头部吸盘。

(2)实验室检查补体结合试验呈阳性反应。皮下有结节,大便内查出虫或体节者更可确诊。

四、治疗

1.大便有虫卵或体节者应用驱虫药治疗。

2.早期发现后可在间接检眼镜直视下或采用玻璃体手术方法取出,因虫体死亡后可引起眼内炎。

五、参考文献

1.HeimannK,WiedemannP.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Heidelberg:Kaden,,-

先天性玻璃体异常

永存玻璃体动脉

一、定义

永存玻璃体动脉(persistenthyaloidartery):玻璃体动脉应在出生前消失,如有部分或全部残留,称为永存玻璃体动脉。

二、临床表现及分型

1.眼前可有或无条状暗影飘动,一般对视力无影响。

2.裂隙灯检查,可在晶状体后方玻璃体内看到丝状、条索状或膜样灰白色混浊物,随眼球运动而飘动。

三、诊断

1.临床表现

2.三面镜检查,可表现为四种类型:①玻璃体动脉附着在视盘,闭塞的条索位于玻璃体中央。②玻璃体动脉仅残留在玻璃体中央。③玻璃体动脉附着在晶状体后囊或玻璃体前界膜后面,消失于玻璃体中。④玻璃体动脉从晶状体后至视盘全程残留,有的条索可见血管畅通。

四、治疗 

无需治疗。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一、定义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ersistenthyperp1asiaofprimaryvitreous)为胚胎发育时期的原始玻璃体,在晶状体后方增生,形成一纤维斑块。

二、临床表现及分型

1.多见于婴幼儿或儿童,90%单眼发病。

2.患眼瞳孔区发白,表现为白瞳症,可伴有晶状体发育异常或小眼球、白内障。

3.裂隙灯下可见晶状体后方有白色膜状物,形状不规则,中央厚,周边薄,常伴有新生血管,散瞳后可见睫状体受纤维膜牵引被拉向晶状体,偶见残留的玻璃体动脉。

4.有时合并玻璃体积血、继发性青光眼乃至眼球萎缩。

三、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四、治疗 

可根据情况行玻璃体切除术,行结缔组织剪除术。伴有白内障者行晶状体摘除术。

五、参考文献

1.GlaserBM.Surgeryfor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InRyanSJ(ed.).Retina,vol3.St.Louis:Mosby,.-

--

--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疗最好
白癜风到哪里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vinoi.com/bycs/4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