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老古出版的《楞严大义》是第四页,假使是《楞严经》的原文就是头上翻过来的第二页。上一次我们把本经的序言,讲佛说《楞严经》的这个原因、这一件事,没有照原文来讲,只是把这个大要提出来。这个故事完了,现在开始要照原文对照研究。不过,在这个中间有几位同学提出来一些由上次来的问题,现在先做一个简单的研究。
第一,说到阿难是佛的堂弟,跟着出家那么多年修行,而且在佛的弟子里头“多闻第一”,所谓多闻,佛法听的最多,学理方面知道的最多,记忆力很强,结果碰到这么一件事情、摩登伽女这一件事情,所谓经典上讲“阿难多闻,未全道力”。这个原文是“未全道力”,这个就是说理论清楚、佛学讲得好,真正的功夫没有到。那么经典上所讲功夫、这个道力,这里提出来:究竟是定力、还是慧力?智慧的慧力、还是定力?所谓有人认为只要定力够了,这一件事情就没有关系,就会过关了。这个不一定的。这是要定慧等持的力量,道力是定慧等持的力量,这个要注意的。那么这总问题呢,现在佛马上开始要答复了,研究这个问题就来了。所以我们现在初步地研究到这个程度,跟着这个问题有解答的。
第二个,所谓比丘出家,所以戒律上我们出家人所谓有比丘戒,女的出家人有比丘尼戒,比丘尼戒比比丘戒更多。不管如何,出家人这个戒律在佛学里头属于“别解脱戒”,专有名称,所谓“别”——特别的、特殊的、快速修行的方法。提出来一种特别的,求得如何解脱三界,尤其是解脱欲界、跳出三界这个戒律。所以比丘、比丘尼戒,第一条首先就是男女关系这一条戒,所谓淫戒,就是第一条不可以犯。菩萨戒第一条“杀戒”,不可以犯杀戒。这两个精神不同。那是属于大乘菩萨戒。
戒律的道理很多,那么在比丘戒这一条所谓淫戒(杀、盗、淫)这一种戒律,不止佛教大小乘都要戒,世界上一切的道德、哲学、教育,甚至一切的宗教共同的。这种戒在佛学的名称属于“性戒”,所谓性戒,一切万物的本性都认为这种行为是恶的、是不对的,共同认为是不对的,所以属于性戒;有许多戒律是遮戒,遮戒的意思是因时间、地区、风俗习惯的不同而特别制订的,那一种属于遮戒。
性戒是根本的道德。所以比丘出家求道、要求得解脱,上一次我们提到过,第一关此身(这个肉体、身体)这一条戒碰上,是一个大问题。这些问题呢,这位同学提出来问:其理由在什么地方?全部《楞严经》下面都把这个秘密在泄露。这是我们大家念《楞严经》、研究《楞严经》,都是看了前面一节,忘记了前后的连贯。所以这个问题后面也会有答复,请大家不要慌。
第二个,有一个同学问,譬如阿难这一次,他本身没有去追求异性,因为摩登伽女的母亲有魔道、外道的一种咒术、有一种法术,会修炼一种咒法,用咒语把他迷住了,当然最后关头他没有犯戒。那么这位同学说,假定阿难最后也犯了戒、也破了身,那么算不算是犯戒呢?哎,戒律上是一个大问题。受他力的影响、受咒力的影响,或者因为被对方吃了麻醉药,自己没有动犯意(等于我们法律上、刑法上的犯意),自己开始没有动犯罪的、做这个事情的犯意,受他力的影响,别人给他吃了迷幻药,包括这些咒语,念咒啊、各种法术、画符啊,本身不应该算是犯戒。可是呢,破了身是真的。他的动机上没有犯戒,因为他当时迷糊了。这个问题。
那么有一个同学跟着就研究了,阿难当时被咒语迷糊了,清楚不清楚啊?另外一个同学讲,阿难不坏,有定力,并没有着迷;不过是被那个咒力迷糊了,跟着就进去了,心中有一点迷糊。这位同学大概是阿难的知己!哈!好像很懂阿难当时的心境。不过我也很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阿难不能够是完全没有关系。
好!那么另一个问题出来了。那可见佛当时救阿难的时候,马上吃了饭回来就打坐了、入定了,头顶上放百宝光明,所谓百宝光,不止一道光啊!拿我们中国文字、小说上写:“霞光万道”,就是头顶上有彩色的光明。这是一个大秘密,他从头顶上出来的。那么这个光中有一个千叶莲花上面坐着一个化身佛,同释迦牟尼佛本人一样,不过不是这个肉体;嘴里讲的咒语。所以由化身佛口说神咒。
那么有人提出一个问题:究竟是咒语救了阿难呢?还是佛的神通救了阿难?假使说佛自己救阿难,何必头上放光呢?佛不需要入定,手一招:“阿难,回来!”就回来了嘛!何必要打起坐来,里头还放个光,轰隆轰隆、阿拉阿拉、哗啦淅沥地搞了一大堆,念一个咒子才把阿难救回来,可见佛力还是有问题!
哎,你说不是佛力嘛,霞光万道中这个化身佛也是佛哦!也是他本人哦!那么为什么他要用化身去救呢?而且化身还要传一个咒子给文殊菩萨:你去。他自己为什么不去啊?既然有这个本事,释迦牟尼佛一边吃饭,端着饭碗、端着饭钵,手一挥已经到阿难房间了:“出来!两个跟我回去!”就完了嘛!这个是什么问题?
哎,我说这个问题问得好了!就值得研究。不能听了不是问题。一切经典、一切讲法处处是——这个学禅宗人叫参话头。参话头就是问号,这个重点关键是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重点嘛。是咒力吗?还是佛力?那么咒语的力量就有那么大吗?那你来咒咒我看,我经常说。有些人说,我给人家画符啊把我迷住了。我说你叫他来画画我看、咒咒我看!我坐在这里给他咒!当然他咒死我:“你要死了!你要死了!”咒得我烦了,那就给他一耳光!那烦了,不是怕咒力!哎,是咒力吗?还是佛力?这个问题,现在没有作解答。现在咒力这个问题没有作解答,我们一点都没有提,保留在那里。要值得研究。
《楞严经》上提到佛有五处放光,第一次宣传咒语是这里放光;后来又这里放光(眉间放光、面门放光);胸口放光;全身放光,等等,慢慢经典上都有说明的。都是问题,所以问题很多。换句话人的生命修到成就的时候,因为佛也是人修,何以有这几部分放这个光明?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大概讨论了这个问题。现在看原经:
上次讲到第一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佛吩咐阿难,他说你现在仔细听。阿难听了以后,那么所谓尊师重道,对于佛(就是当时的老师)跪下来磕个头,就跪在那里听这个问题。
,释迦牟尼佛开始讲话,佛告诉阿难,他说,你跟我俩本来是堂兄弟,一个血统下来的,“同气”。不是一个父母,阿难的父亲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叔叔,所以还是堂房兄弟,很亲,所以称为“同气”。“情均天伦”,在情感上讲,在我们过去堂兄弟很亲的。曾祖父起,假设我们每一位自己的祖父有五个儿子,五个儿子都生了五个儿子,五五二十五位了,都算是兄弟,这是祖父辈的。再上一辈,祖父的父亲——曾祖父辈,也算亲的,就是很亲。那么中国的大家族制度,所以讲中国文化家庭制度不是指我们现在的小家哦!都是指大家庭。所以你们青年人读书看到唐代的文章、唐人写的诗,譬如说像杜甫的杜诗里头啊、李白的诗集里头啊,很多唐人诗的里头:“送某某十一兄”,十一兄当然有啊!一个妈妈生十几个孩子的,很少了;不是没有,我们本省有啊!各地都有啊!但是那个十一兄或者十八兄(第十八个哥哥),那还是好几个妈妈吗?也有好几个妈妈的道理——(主要是指)堂兄弟。所以堂兄弟很亲。那么我们顺便把这个中国文化的道理给你们年轻同学(介绍),现在时代不同了,怕青年人不知道,本来同佛经没有关系。所以啊,侄子呢,我们称呼自己兄弟的儿子称为“犹子”,在学名称为“犹子”,这个“犹子”就是说等于我自己的儿子;或者哥哥的儿子、弟弟的儿子,称为犹子。
所以在这里呀,佛告诉阿难,他说你跟我俩同根生的,情感上平等,是兄弟、亲兄弟,很亲嘛!“天伦”,本来是兄弟、属于伦常。我们尤其在中国,所谓人的社会,这个就是社会。有人提倡五伦以外要加一伦,要加社会。他不晓得五伦这个本身的统名就是社会,用不着再加的;朋友一伦就是社会。朋友不是说你跟我俩好就叫朋友,朋友的意义整个的很广泛,社会关系、公共关系都属于朋友一伦。而且严格来讲,五伦的本身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所以是这样。
“天伦”,就是天然的,我们都是兄弟关系,这是佛告诉阿难,说你跟我俩本来是兄弟。换句话,还有一句话呢,如果你不出家、不叫你出家啊,他说我现在不当皇帝啊,王位应该是阿难接的。因为释迦牟尼佛本身出家了,他没有亲兄弟啊,所以这个皇帝的位置应该阿难接位的。结果阿难也跑来出家了。
他说:他说我问你,你当初开始来出家的时候。注意这个话啊!“发心”,我们现在经常讲学佛的人你要发心。发心是佛经上的话,翻译成中文叫发心。拿我们现在话叫动机,就是你的动机;就是第一个观念,为什么来的?你动机为什么要来学佛?为什么要来出家?所以你当初发心,发心照文字的解释、教理的解释是开发、发明这个心地。发明心地、发心的解释就两样了,要明心见性才是发心,所以严重讲“发心”两个字,悟了道、明心见性、明心了才叫做真发心。普通所谓发心就是动机。
他说你跟我俩是堂兄弟,你当初发心(动机)来出家跟我学佛,“于我法中”,在我这个佛法里面,“见何胜相”。释迦牟尼佛讲话故意在逗,拿个把柄给他抓;他说你看了什么,才愿意出家?注意这句话:“见何胜相”,你眼睛看到了什么好的、特别的现状、特别的相貌,你才肯来出家啊?你看到了什么啊?
下面一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地方好,这个“见”字注意!“顿舍世间深重恩爱”,顿就是立刻,立刻你抛弃了这个世间那么深厚——你看,父母、兄弟姊妹、功名富贵这个亲情,那么深、那么重,这个恩恩爱爱,他说你怎么样当时肯出家的?为什么?你看到了什么?这一句话,佛拿一颗糖在前面逗,拿个把柄给他抓。
这是问这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出家?假如说我是灰心了出家,有些人:哎呀!我看看世界上什么都没有意思,所以我学佛学道。你这个发心是灰心了的动机,有问题!假设世间有意思你就不来喽?就是这个话哦!有些人说:我看看哪,我年纪大了,想想啊,什么都经过了。那你是为了年纪大了来学佛,不是真的学佛哦!或者说:我过去做了很多的错事啊!也对,但是那你为了忏悔来学佛,也不是动机为了来追求一个东西。佛法不一定属于这个方面的哦!所以这个特别注意。
所以有些人,像我问有一位出家的同学(不是在我们这里),我说:老兄啊,你为什么出家?当时排队排错了的。我说怎么排队排错了?我在庙子上,那个师父讲:你们要出家的站这一边,不要出家的站那一边。他说我就跑这边来了,后来他说“哦,你也要出家?”那个剃头刀就往我头上一刮,他说就是这样刮下来的!我说,你这个叫做……发心很正当!叫做莫名其“土地堂”!莫名其妙还有个妙(庙)嘛!他是莫名其土地堂啊!这个东西很糟糕!这就是发心的问题。
所以他说你为什么当时能够抛弃了世间发心呢?这个重点来了。刚才讲持戒、阿难定力不定力。佛问了话,阿难答了,这些文字好得很哦!所以我又带到了特别提起,帮助青年同学们自己注意啊!你把这个《楞严经》的中国文字啊,这一种可以说是古文,所谓古文实在古啊,当时也是白话文,大家都看得懂。现在人程度差了看不懂:这个古文好古啊!(其实)一点都不古,是我们自己脑子古了。当时大家都看得懂。所以要注意一下。这个文字你了解了、学会了,白话文啊一切都写好了。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这四个字拿白话文来写一大堆了,起码几十个字,古文简单得很,“胜妙殊绝。”
就是答复得那么简单,文字每一句话讲得清清楚楚。假设白话写啊,就要命了!起码一大堆。
现在阿难答话,我们现在用普通讨论,顺便带着研究研究国文。阿难告诉佛,他说我当时啊看到你出家修行以后,佛有三十二种相好同人家不同,相貌特别庄严。
你看看,阿难第一句话,他原来那么好色!这就是好色啊!爱美就是好色,这一念就要你的命!
注意哟!好色不一定好人的色呦!钞票是花的、眼睛是黑的,一看到就喜欢,那也是好色呦!看到一个画面,有些人说爱美啊什么,你爱看花,都是色呦!这个是有形的色。“哎,这个人好看!”她好看在哪里?“三围好看、这个人头发好看,”都是色哟!
所以你看佛经第一下,佛故意拿话问他,你为什么发心?现在阿难讲,不错,他原来动机是好色来的。他看哥哥修成功了,三十二相好那么庄严,换句话说,我就是喜欢你嘛!我才出家嘛!耍赖的就是这个话!这是喜欢,就是眼睛看到了喜欢。他说我看到你三十二种特别的相好,就是专门了。
“胜妙殊绝”,非常殊胜的。我们普通佛学把这四个字中的第三个拿到上面,叫“殊胜”。“胜”是超过了一切人,超过了一切人叫做“胜”,换句话就是胜利了。妙极了、好看极了!殊,特别;绝,没有人做得到,别人做不到;就是我们现在青年人讲话:“绝了!真绝了!”他就是讲,“哥哥你漂亮得绝了!”就是这个话,“胜妙殊绝。”那么怎么样好法呢?
他说你看,你的身体、形体四肢、整个的肉体皮肤“映彻”,放光的;像个玻璃一样、玉做的人一样,粉嫩、雪白。当然释迦牟尼佛不是粉嫩雪白,红得发紫、紫得发亮。因为他是棕色人种又带一种黄色的味道,特别好看。印度人种肤色很多的,这一种肤色我们在香港就看到了,有时候黄种人、所谓蒙古人种(我们的人种外国人叫蒙古人种、黄种人种),又带一种棕色人种,特别漂亮,比白种人还漂亮!尤其修道、得道了,“形体映彻”,好像发亮光一样。“犹如琉璃”,玻璃体。所以中国道家呢,我们中国道家讲神仙、道修成功了四个字:“面如冠玉”。那个脸色看起来像一块玉一样,很润,又光滑的。因为得道了“面如冠玉”。冠就是我们以前头上戴帽子,这个额头这里都放一块很好的玉。所以你看道家的传记上形容那些神仙修成了:色如冠玉。就是这样,很干净。
所以这里讲到佛啊,阿难也是这样。他说,因为我看了你这个身体啊,变了;成佛以后变成那么漂亮!放光、内外放光。“常自思惟”,我常常自己心里想,“此相非是欲爱所生。”关键来了!绝不是普通男女关系生出来的肉体、普通的人肉体做不到。普通男女,我们这个生命就是男人女人父母爱(这个世间的爱)、欲念生出来的。他是讲理由了,这个话讲得很坦白。他说,我想一个人把身体修成功、转变了,转变了不是普通的肉体的身体了。
“何以故?”什么理由?“欲气粗浊”,男女之间的性欲的关系,两性的交媾所发出来的精虫卵脏、这个欲,欲就是精虫卵脏这种“物”,不是气哟!推动精虫卵脏排泄,这个生命发动的,这是气。那么现在在西方医学上对于气啊,只还在讲,还不敢承认,可是现在只好用中文名称讲气,气是个什么东西?不是呼吸之气,是一种生命能,它说欲界起爱欲之念,动的这一些欲气啊,是粗糙的,是混浊的。“腥臊交媾”,交媾就是男女交媾这个话,性行为谓之交媾,是有气味的,难闻的气味,腥味,臊味。“脓血杂乱”,不管你怎么样推崇,怎么样了不起,他总是身体上脓啊,血,排泄物排泄出来,他说我们这个普通人的生命,从父母的精虫卵脏发泄,形成胎儿,形成胎胞,配上我们的灵魂精神、神识,才生出来这个身体,这个身体没有那么漂亮,是一堆肉,普通的肉,脓血啊,肉啊,细胞啊,这一些东西凑拢来的。你把皮一剥开了很难看,又流血啊,里头很多的电缆,神经,一条一条的电缆,每个细胞这样吊起来,并不漂亮,当然我们又洗了脸,又擦了一点东西,头发梳一梳,穿件衣服,满像人样的,实际上人脱了什么都不象样,就是这么样一个东西。
普通人这个生命,这个问题来了,假使从精虫构成普通这个身体,就是我们现在这个身体,不能发生胜净,不能绝对的,胜。妙,那么神妙,那么光明。“紫金光聚”,紫金光聚是形容释迦牟尼佛身体紫色的、棕色的人种,发亮的,那很好看!古铜色,不过比古铜色淡得多了,太古铜色了又近于一种黑色的人种了,还不是的。所以“紫金”,发红,棕色人种,又带一点点黑,又有黄种人的味道,发光,很好看。
他说,就因为你的身体,这个身体这里讲得很明白,换句话说假设阿难土一点的话,耍赖一点:大哥啊!我认为你这个身体现在这个气质、成佛的这个样子,整个的气脉都变化了、脱胎换骨了,这个不是凡夫、普通一般人父母所生这个身体做得到的。就是因为我看了你这个色相庄严,我就跑来跟你学佛出家了。这个动机多高尚啊!其实还是好色,还是好色来的,好这个升华、清净之色。不管你好哪一种色,好色是一样。
他说:“是以渴仰”,所以我在宫廷也不想住了,来跟你出家。渴,口干了想喝茶,茶要拿来喝叫“渴”;仰,仰望的,对上面的尊敬。口干了希望茶喝,赶快跑来。“从佛剃落”,因此我来跟你学,剃了头,做你(佛)的弟子,跟你来当和尚。他说我是这样来的。
你看啊,注意这个经典,阿难跑去化缘,碰到摩登伽女,阿难化缘眼睛还不敢抬起来看人家哦!就在门口托钵。其实不是阿难贪好色哦,这个是摩登伽女,所以你们年青人现在讲倒追的,摩登伽女倒追的,看到阿难的漂亮倒追的,所以没有办法。因为比丘化缘站在门口,眼睛只看前面五步,头不抬,也没有看人啦!所以摩登伽女没有办法了,所有的功夫用完了,跑来找妈妈:你赶快给我念个咒,把他迷糊住,才把他迷进来的。这一件事。
那么现在呢,佛把他救出来了,佛就问他。他一见到佛,大哭一场:对不起啊!我一点定力都没有啊!出了问题了。佛也没有责备他这个事情。这个时候呢摩登伽女也跟来了,马上也要剃头出家当尼姑了,一起得度了的。不过佛没有问他,就问:我问你当时为什么出家?
他说,因为我看到你这个色相庄严,我想这个色相、人会变成这样庄严啊,不是普通的肉体,必须要经过修持做到。就是这个动机嘛!所以我看了这个色相,我跟你出家。就是这件事,这个答案就很简单,给这个文字一写啊,很美了!
那么这个问题来了,现在佛先抓住他的证据,一点一点问案。佛听了阿难的答话,我们翻过第九页的原文:我们看,诸位青年同学你看中文文字的写法,佛要讲话、对阿难的问答,怎么样写法呢?“佛告阿难”,佛就告诉他,同他讲话,这个文字就表示要讲话。这个时候呢?“佛言善哉!”不是告诉他。佛听了阿难的答话,佛自己讲:“善哉!”——“好!好!”就是这个话。那么阿难答复了嘛,什么原因。佛说“善哉!”“善哉”怎么讲?就是白话“好的!好的!”“你讲了,好!好!”这叫“善哉”。
佛又叫他了,我们暂时切断到这里。佛听了阿难的答复以后,这个现场的情形,那么我们如果表演的话,做个导演,佛坐在这里:“好!好!”这时候他又接下来说话了,“阿难!”他说你们啊!“汝等”就是“你们”。他说,你们既然跟我学了,应该要了解一切众生,不止人哦!众生包括很多哦!我们人是众生之一,不要忘记了,看到佛经众生这个名称,把其它的动物叫做众生,把自己好像当成另外一种。我们就是众生之一。众生就是凡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切的生命。所以佛法讲平等,是众生平等;不止人类的平等。不但要爱人,要爱一切物哦!所以到中国来,跟中国文化一配合,结合了,中国文化的“亲亲、仁民、爱物”,爱物就是爱一切众生,平等、一样的。不过儒家同佛家的表达的层次不同,先由个人自我慢慢扩大来的,“亲亲”,亲我亲而及人之亲、老我老而及人之老。“仁民”就是爱社会,扩大起来,爱世界。第三步到达“爱物”,等于佛说的爱一切众生,众生平等。
所以佛告诉阿难说,你们都应当知道,一切众生,这个生命从哪里来?就提出这个问题。“从无始来”,我们注意这个无始,佛学讲“无始”,特别注意!这一节只好耽误一点时间。世界上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哲学追求一个东西,到现在还没有答案哦!你不要看人类东方西方文化思想吹的那个样子,爬到太空去了,你爬到“空太”去了也没有用!东西方的人类基本答案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哦!所以科学家拼命向太空走也在找这个答案,还在找。原来宗教家在找;宗教找出答案,哲学家认为不满意,在找;哲学家找了半天,科学家说:你两方面找的都不对!要拿得到东西。
宗教、哲学、科学这三部曲到现在,我经常说,人类文化吹了半天,最切身的问题没有答案,“人从哪里来?”答不出来。先有鸡啊先有蛋?先有月亮还是先有太阳?宗教家说人从哪里来?上帝造的。上帝哪里来?不要问,不准怀疑!信就得救。宗教就是这样,门口挂一个招牌,“到此止步,谢绝参观!”里头不要去了。
哲学家说:是啊,我信啊!就算是神造的也好、上帝造的也好,这个上帝又是谁造呢?上帝有没有妈妈呢?上帝有妈妈的话,上帝的妈妈又是哪一个外婆造的呀?一路追下去,不得了啊!所以宗教说:“到此止步,信就得救!”哲学家说可以,你把门缝打开一点给我看一看,里头有个影子我就信。宗教家说:不行!你这样不够恭敬!不信不得救!哲学家说:那我不信,我自己去研究。
所以研究了半天,哲学有本体论,说这个人类不是神造的、不是上帝造的,人是水变的。有些另外一个唯物学家说:不是不是!人是四大地水火风变的。中国人说,人啊,开始一个鸡蛋一样,盘古老王一刀一砍,开天辟地出来。“那个盘古老王又是哪里变出来的啊?”这就很麻烦!
所以说,宇宙有一万年了,一万年以前那个宇宙是什么呢?这个时间的追究。这个问题是永远无穷尽的。哲学就叫做探讨本体论,追求那个“形而上”。我们都是有形的万物,有形以上的最初最初的那个生命哪里来的?那个本体在哪里?哲学家不给你叫主宰,也不给你叫神,叫做本体。科学家呢不叫本体、也不叫神,叫做“能”,那个能——能够变的是哪里来的?哲学家找了半天,说那个本体啊,不是物的——不是东西;也不是精神。有些说东西啊,物跟精神两个一元的,所谓二元论。有些说是一元、二元、多元,反正一塌糊涂,学哲学啊,把人学疯了的!学宗教把人学迷了、学疯了,学哲学是把人学疯了,学科学把人学狂了,都一样啊!反正啊,世界上的学问都在自欺欺人了。
那么,搞了半天那个本体论,科学家说:“老兄啊!你怎么晓得这个人类来源是这样来的呢?”我的智慧发现啊!“智慧是你脑子里想出来的啊!你的思想对不对啊?不对!先要研究研究你的思想有没有问题;考虑你这个思想看。先研究这个工具对了,你找的东西对。”所以哲学里头产生一个知识论,叫“认识论”,你的思想对不对?你那个工具对不对?这个里头就产生逻辑了——你的思想推理准确不准确?逻辑是这样来的。先解决了这个问题,才晓得你这个工具对了,你找的那个本体再对不对呢?搞了半天,哲学就有这个认识论。
认识论搞了半天,科学家跑出来了:搞了半天这个不对!这个不对!你统统用自己思想来的,世界上这个东西怎么样来源要摸得到啊!科学家跑到宗教那里说:你把上帝天堂打开,你让我进去看一看;只要我看到了有个上帝啊,我死都不找哲学家了,科学家我就信了!宗教家又把门关起来,不准看。哲学家说,哎呀你这个人啊不要乱摸啦!我说的差不多。科学家说你们两家靠不住,等我、看我的!所以到现在弄个球啊到太空去摸,究竟有没有?现在找了半天啊,原来太阳也不是上帝造的,月亮也不是上帝造的,问题大了!可是现在找出答案没有?找不出。医学讲了半天,人从哪里来的?最初第一个人是男的呀、是女的呀?达尔文说,猴子变的、从细菌变的;我说达尔文你的祖父是猴子变的,我的祖父是人变的!这个都在乱讲。
佛学对于这些问题高明得很。宇宙哪一天开始?我们中国人有没有哲学啊?中国人有,哲学不成专家。中国人哲学都在诗里。所以唐人的诗《春江花月夜》上面有两句名诗: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比西方人问的“先有鸡呀先有蛋?”高明得多了!
这个世界上谁第一个人先看到月亮?这个世界上哪一个时间天上月亮出现呢?你看,中国人的哲学、宗教就在文学里头、诗里头,两句话,把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的问题都放进去了。
“江上何人(哪一个人)初见月(刚刚开始看到月亮的是谁?第一个人是谁?);江月(天上、江上这个月亮)何年(什么时间)初照人(开始出来的)?”这些问题叫哲学问题、宗教问题。
我们注意哟!佛经里头追不追问?不追问这个问题还叫做学佛啊!学佛追问就是这个问题。“生从哪里来?”尤其是禅宗参禅、参话头,就参这个问题。这叫话头,“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这就是话头,话头就是问题。所以禅宗叫参话头,就是参这个问题:“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
还有一个问题(话头),有一个祖师改了:“父母未生以前,主人公何在?”爸爸妈妈没有生我以前,我在哪里?就是这个。还有我们这里最近老古出版一本禅宗最有名的书,《高峰妙禅师的语录》,最有名的。当年我们在大陆学禅,第一个先看这一本,很有名的,高峰妙怎么样参禅。高峰妙禅师问人的问题,参禅话头也不是两个,看你一进来要学佛,向他一合掌,“老师!师父!”叫一声就挨骂,他就问你了:谁叫你拖这个死尸来的?
我们这个肉体是个尸体啊!谁叫你拖来的啊?这个能够使身体运动、能够思想、能够造业、能够说话,这是谁啊?什么东西呀?“谁叫你拖这个死尸来?”这就是话头。所以学佛基本是解决这个生命问题。
好,我们了解了佛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才叫学佛。不是说:“阿弥陀佛啊!我吃了三天素了,我念了一百万声佛了,我几时往生极乐世界?”你也不是买股票,这不是学佛啊,这是投资啊!这是功利主义啊!好像我学了好久佛了,吃了好几天素了,菩萨应该保佑我发财了,那不是佛法。真正佛法不是这一回事。——追究生命的根本。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