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成因与恢复(一)
遗传性近视患近视的主要原因不外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也就是先天性遗传因素和后天用眼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是高度近视的主要发病原因。我国高度近视眼的发生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者,子女90%为高度近视;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者,子女50%为高度近视近视眼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
有人做过大量的家庭人员统计,又叫家系调查,凡是家中父母双方有近视者,其子女有近视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家系。父母一方有近视者,子女近视率居中。父母没有近视者,子女发病率最低。另外世界上黄种人近视眼发病率最高,东南亚包括我国在内近视发病率40%以上,白种人中等,而黑人、爱斯基摩人近视眼很少,这说明种属遗传作用。我国专家作过双胞胎调查,双胞胎同时患近视或同时不患近视,即一致率,结果表明双胞胎一致率(近视)高于非双胞胎。而双胞胎中,同卵双胞胎近视一致率又高于异卵双胞胎,这也说明近视眼是遗传性疾病。父母为近视眼,其子女易患近视眼。近视的遗传程度随度数的加深而增加。一般来说,低于-3.00D的近视与遗传关系不大;-3.00D---6.00D的近视与遗传关系密切;高于-6.00D上的近视几乎都与遗传有关。
原中国中医科学院退休专家、医院院长、程氏针灸第三代传人程红锋认为,父母一方患有近视度以上,就有50%的遗传倾向,父母双方患有近视度以上,那孩子的近视发生率基本就是%并且近视度数随着孩子生长发育,会呈快速增长趋势。
近视高于6.00屈光度,则称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呈进行性发展,到晚期可发生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且配镜不能矫正。但对于一个刚患近视的孩子,其近视是否遗传,遗传程度多大,得有相关人士认定,如何认定?对于一个高度患者或低度近视患者,是否具有遗传性,遗传程度多大,不能等到度以后才去断定是遗传性近视。因此遗传性近视的认定对于确定治疗和疗效具有指导意义,按遗传程度的轻重分:有遗传性、明显遗传性和显著遗传性。遗传性近视认定方法:1、相似比较法:双亲与孩子的眼球及外观具有相似性,如果孩子与一方的眼球外观相似,而且这一方近视明显,外观也与95%以上的人有明显差异,则此种情况的遗传概率较大。而相反,即便双亲都是近视,孩子也未必具有遗传性。2、对于一些中高度近视患者,因戴眼镜等原因导致眼球严重变形(主要是突出),判断这种情况,往往经过初步治疗,待眼球突出情况基本恢复后再做判断就比较准确。3、有人认为先天性近视是遗传性近视,但这属另一认识范畴。很小就近视者未必是遗传性近视。另一观点是关于眼球结构的遗传,其观点是有些人的眼球结构容易患近,而另一些人却不易。4、如果单纯从双亲近视判断孩子近视的遗传性或从基因角度去认定,虽然有一定依据,但从治疗方法及目的选择上就显得意义不大,因目前还没有与之相关的治疗方法。5、从染色体基因角度看“有研究表明我国高度近视眼的发生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者,子女%为高度近视;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者,子女50%为高度近视”此外,还有生活习惯的迁移——因为父亲经常看书,儿子就经常看书,因为父亲是电脑操作员,孩子就经常上网;因为双亲都是知识分子,所以孩子学习也很用功等诸如此类的习惯带有很大的感染性,因而表现为遗传性,但实际上并无遗传性,这也是应当注意的一个方面。中医院的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在有遗传近视家族史的例儿童中,67%是在10岁以前发病的。专家从诊治的上千份病历统计中观察到:儿童在5—10岁发生近视、散光的,他们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多有近视、弱视、散光等眼病。后天近视一般低于度,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遗传性近视并发症遗传性近视会引起许多眼部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多数是致盲的,近视度数越高,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近视的并发症主要有:(1)视网膜脱离。在视网膜脱离中,大多数是近视眼;(2)白内障。近视眼眼内营养代谢不正常,使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逐渐发生混浊,进而可产生并发性白内障;(3)黄斑出血和黄斑变性,导致永久性损害视力;(4)玻璃体液化变性,诱发视网膜脱离;(5)近视眼容易引起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据统计高度近视眼30%有青光眼,造成视力渐渐丧失。(6)斜视、弱视。如双眼近视度数相差大于度者,易引起度数深的眼外斜和弱视。危害性现在近视的发病率很高,近视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眼疾,大家逐渐习以为常了,对近视真正的危害性河南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