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总是会困惑这样一个问题:孩子的裸眼视力提升了,但屈光度数并没有改变,这是为什么?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来普及一些眼睛的基本知识:
一、认识眼睛-什么是屈光系统?什么是屈光度?
如果把眼睛比作照相机,也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两部分:
前部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相当于相机的镜头组,属于屈光系统;
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相机的胶片或者CCD图像传感器,属于感光系统。
屈光系统其实就像是一块透镜,作用是把广阔世界的影像通过这块透镜汇聚到小小的视网膜上。
知道了什么是屈光系统,屈光度是什么就很容易搞明白了。
屈光度是屈光系统屈光力的大小,单位以D表示,指平行光线经过该屈光物质,焦点在1米时该屈光物质的屈光力为1屈光度或1D。
屈光一般指对平行光线的光路的改变,光线由一种物体射入到另一种光密度不同的物质时,其光线的传播方向产生偏折,这种现象称为屈光现象,表示这种屈光现象大小(屈光力)的单位是屈光度(缩写为“D”)。1D屈光力相当于可将平行光线聚焦在1米焦距上。
屈光度是眼睛睫状肌在调节能力放松状态下的屈光力。
医院给孩子散瞳验光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眼睛的屈光状态,那么要想了解准确的屈光状态,就得让眼睛在调节放松的情况下来检查。验光时就要用睫状肌麻痹剂,使得调节放松,再进行检影验光,这样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屈光状态结果。
二、认识眼睛--眼轴指的什么?
眼轴是指眼球的前后径。眼轴的长短直接关系着光线在眼内聚集成像的位置。成年人的正常眼轴约为24mm。如果把眼睛看成一台光学仪器来描述,从眼球接收光线的最表层,即从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的距离看成是物理中的光学系统的一条中轴线,这就是所谓"眼轴"。
眼轴长度是决定屈光度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预测近视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真性近视也叫轴性近视,就是眼轴超过了正常的眼轴长度。
真性近视的根本原因就是眼睛的眼轴超过了正常的长度,眼睛看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近视度数越高,相对应的眼轴就越长,视力就越模糊!
三、认识眼睛--裸眼视力
知道了屈光度、眼轴,那裸眼视力是指什么?
裸眼视力是指眼睛看清物体的能力。
视力的好坏是以看清物体的远近来评判的。
人眼看清物体的过程: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反射物体的光线,进入人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神经将这些光的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综合分析后在我们的眼前成像,这时双眼才能看到物体。
裸眼视力是由屈光系统的屈光力、眼底成像系统、视觉神经传导系统、视觉中枢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也就是说裸眼视力受综合因素的影响。是外界物体在视网膜成清晰物像的综合能力;而近视度数则是指我们眼睛屈光系统的屈光度,不同的人,相同的近视度数可以有不同的裸眼视力;同样,相同的裸眼视力也可以有不同的近视度数。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却不是相互换算的比例关系。
屈光度只是评价视力的其中一个指标,裸眼视力不唯一取决于屈光度,而是取决于眼睛的综合调节能力。
比如一对夫妻,都是度近视。但是妻子裸眼视力为0.1。丈夫裸眼视力0.4。
再比如通过调理,屈光度数依然是度,裸眼视力甚至可以达到2.0。每个人的眼睛综合调节能力是不一样的。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了解的重要一点是眼睛睫状肌的调节能力。
眼睛的晶状体是眼睛看远看近时最直接的调节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与物理学的凸透镜的不同表现在它是可调节的,也就是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调节它的弯曲程度,来改变焦点的远近,达到看清物体的目的。
那么晶状体是通过什么来调节弯曲度的呢?
晶状体周围有一圈睫状肌,通过细小的韧带和晶状体连接。睫状肌和晶状体之间平时相互较劲,睫状肌松弛的时候会向四周牵拉,把晶状体拉扁拉薄一些,这样晶状体的度数就少了几百度,远处的东西便可尽收眼底;睫状肌紧张的时候,晶状体便会恢复自然状态,变得圆一些、厚一些,屈光力大一些,这样看近处的东西便可以提高分辨率,分毫毕现。也就是说,眼睛能自动变焦,屈光能力能根据物体的远近自我调节,就是靠睫状肌和晶状体这一对兄弟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因此,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对裸眼视力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说,屈光度和裸眼视力并非一对一的关系,度数并不能完全决定裸眼视力。通过对眼睛睫状肌等综合能力的调整,提高裸眼视力,屈光度数不变,裸眼视力也能变好。
四、近视是怎么形成的?
如果长期看书、看电脑,睫状肌就会长期处在紧张状态,并且渐渐适应这种状态。如果这时再看远处,紧张的睫状肌就不会放松了,晶状体也就没法变扁、变紧张。相当于相机被暂时锁定在“近景模式”,拍远处的东西时模糊不清,我们称之为近视。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缓解眼疲劳,使睫状肌放松,让晶状体紧张、变薄,这样便可以看清远处的东西了。这种可以恢复正常的近视称为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是可逆、可消除的,那真性近视呢?
真性近视是由于眼球结构的异常造成的。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调节能力变差,眼外肌便会压迫眼球周围,使眼球前后径变长,也就是眼轴变长,眼球变成了椭球。这时只有通过调节睫状肌调节能力,提高裸眼视力,但眼轴的长度是无法逆转的。
近视眼的度数会随着人体发育、身高的增长而增长,只有身体停止发育,近视眼才能趋于稳定。一般中国青少年,女孩15-16岁,男孩17-18岁,身高就趋于稳定了,即便后续有小幅增长,对眼睛度数的影响也比较小了。一旦孩子近视后,因为处于学习期,本身用眼压力大,又处于发育期。如果不人为干预,一年50-度的增长是非常普遍的。
眼轴的长短直接关系着屈光度的大小。从婴儿直到成人,眼轴会随着发育而延长。成年人的正常眼轴约为24mm。眼轴超过25mm的青少年即为病理性近视,高度近视的眼轴一般长于26mm,伴随眼轴进行性延长的是视网膜的持续变薄,未来发生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的几率陡增;眼轴到28mm,40-45岁以后失明的概率可能高达90%以上。
近视度数的加深,意味着眼轴长度不断增长,眼轴长度就好比气球吹大的程度,眼轴越长相当于气球吹的越大,气球吹的越大时相应气球壁变得就越薄,越容易受到损伤。眼球也一样会随着眼轴变长到一定程度,出现病变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眼轴越长眼底即视网膜就会越薄越脆弱,引起眼底改变越明显,会出现豹纹状高度近视眼底甚至出现大家常听说的视网膜脱离,另外还会引起青光眼、玻璃体混浊、黄斑(人眼视物最重要的部位)变性、甚至失明等一系列的并发症。所引起的这一系列的改变是无法通过近视手术改变的,所以唯一的办法只有尽所有的努力来控制或减缓近视的发展。
因此,真性近视后,控制和减缓度数增长是首要任务!!!
如何避免较早发病的近视儿童进展为高度近视,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断监测屈光度和眼轴变化,每半年一次,并及时给予科学的干预手段,及时进行视力防控养护,及时缓解用眼压力造成的眼疲劳。
五、目典视力的防控原理
通过中草药配方的目典视力明眸眼膏外用+取穴按摩+物理训练,利用人体的自愈能力,通过对经络、气血、肌肉等综合调理从而尽可能恢复眼部原有的调节能力!
1、滋养眼睛,疏通眼部经络,提升眼部气血,使眼睛成像能力更强;
2、放松长期紧张的睫状肌,增强睫状肌的弹性,使其最大限度的恢复调节能力;
3、缓解眼疲劳,预防近视及减缓近视加深。
当假性近视或近视初期,眼轴变化不大,睫状肌调节能力容易恢复,通过干预调理裸眼视力提升就很快,但当近视时间越长度数越高,眼轴越长时,睫状肌弹性越差调节力越差,调节力的提升就会缓慢。因此青少年近视防控,一定是重在预防,及时监控,早发现早控制!越早越好!
---END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