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患者女,51岁。因右眼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手术后3个月拟行硅油取出手术于年2月11日入院。既往右眼高度近视,眼轴28.2mm。
入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正常。血压/70mmHg(1mmHg一0.kPa)。实验室血常规、血凝全套检查正常。右眼视力数指/20cm,矫正视力一1.25/一1.00×80=0.05;左眼视力0.6。右眼眼压18mmHg,左眼眼压15mmHg。双眼外眼正常;瞳孔直径约3mm,对光反射正常;晶状体透明。右眼玻璃体硅油填充,硅油乳化,眼底呈豹纹状;视盘边界清楚,颜色红,杯盘比(C/D)为0.3;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视网膜平伏。左眼玻璃体混浊,视盘边界清楚,颜色红,C/D为0.3;黄斑中心凹反光正常,视网膜平伏。眼部A/B型超声检查显示,右眼眼轴38.2mm,左眼眼轴23.4mm;双眼眼球后壁未见明显视网膜脱离光带。
诊断:右眼硅油填充眼,高度近视。于年2月13日在球后麻醉下行25G右眼硅油取出联合C3F8气体填充手术。
手术完毕时眼底检查正常。手术后2h,患者自述剧烈咳嗽之后右眼略感疼痛,轻微异物感,未做特殊处理。手术后第1天,右眼视力手动/40cm,眼压15mmHg,眼睑肿胀,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前房少量积血,瞳孔药物性散大,玻璃体腔血性混浊,眼底窥不清。考虑眼底出血,具体部位暂不明确。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ml、酚磺乙胺注射液2g、氨甲苯酸注射液0.2g及维生素C注射液2g止血合剂治疗,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点眼,并嘱侧卧位休息。手术后第2天,右眼视力手动/眼前,眼压12.5mmHg,眼睑肿胀,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前房积血减轻,玻璃体血性混浊,眼底窥不清。眼部A/B型超声检查显示,右眼脉络膜上腔出血,以上方为主(图1)。继续原方案治疗。手术后7d,右眼视力手动/20cm,眼压14mmHg,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前房积血明显减轻,玻璃体血性混浊较前减轻。眼部A/B型超声检查结果无变化。停用全身止血药物,继续局部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点眼。手术后21d,眼底检查可见脉络膜上腔出血部分吸收,仅鼻侧局限性棕黑色隆起,视网膜平伏(图2)。手术后40d,右眼矫正视力0.01,眼底和眼部A/B型超声检查均显示脉络膜上腔出血完全吸收,视网膜平伏(图3,4)。
例2
患者男,48岁。因左眼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手术后半年准备行硅油取出手术于年5月3日入院。既往双眼高度近视,左眼眼轴32.4mm;右眼曾因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接受过玻璃体手术。
入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正常。血压/77mmHg。实验室血常规、血凝全套检查正常。右眼视力手动/眼前,矫正不能提高;左眼视力0.02,矫正视力-17.00=0.1。右眼眼压17mmHg,左眼眼压19mmHg。双眼外眼正常。右眼结膜充血,角膜带状变性,前房深度正常,瞳孔直径约3mm,对光反射正常,晶状体缺如,玻璃体硅油填充,眼底呈豹纹状,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直径约3mm,对光反射正常,晶状体后囊膜下混浊,玻璃体硅油填充,眼底呈豹纹状;视盘边界清楚,颜色正常,C/D为0.3,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视网膜平伏。眼部A/B型超声检查显示,右眼眼轴45.9mm,左眼眼轴48.5mm。右眼无晶状体眼,硅油眼,卧位时下方眼球壁可见中低回声光带,坐位时眼球壁显示不清;左眼硅油眼,未见明显乳化,眼球后壁未见明显视网膜脱离光带。
诊断:双眼硅油眼及高度近视,左眼白内障,右眼无晶状体眼、角膜带状变性。于年5月6日在球后麻醉下行23G左眼硅油取出、激光光凝联合C3F8气体填充手术。
手术完毕时眼底检查正常。手术后2h,患者自述左眼疼痛,伴恶心不适。血压/77mmHg~/mmHg。左眼敷料血性渗出。左眼视力光感,眼压T+1,眼睑略肿胀,上方结膜下出血,呈暗黑色,角膜轻度水肿,前房少量积血,瞳孔药物性散大,玻璃体腔约气体,眼底可见局限性棕黑色实性隆起。考虑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给予口服醋甲唑胺片50mg降眼压及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ml、酚磺乙胺注射液2g、氨甲苯酸注射液0.2g及维生素C注射液2g止血合剂治疗,并嘱半卧位休息。手术后第1天,患者左眼疼痛减轻;视力光感,眼压Tn,眼睑略肿胀,上方结膜下出血,呈暗黑色,角膜水肿减轻,前房少量积血,瞳孔药物性散大,玻璃体腔约1/4气体,眼底检查同前。继续静脉滴注止血合剂治疗,同时给予局部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点眼。
手术后第2天,左眼视力光感,眼压18mmHg,上方结膜下出血减轻,前房积血吸收,玻璃体腔约1/4气体,眼底局限性棕黑色隆起略减小。眼部A/B型超声检查显示,左眼颞侧周边脉络膜上腔出血(图5),继续原方案治疗。全身止血合剂5d后停用,继续激素类滴眼液局部点眼。手术后14d,左眼视力0.01,眼压14mmHg,眼睑轻度水肿,轻度结膜下出血,角膜透明,前房无积血,瞳孔药物性散大,玻璃体腔少量气体;眼底可见颚侧局限性棕黑色隆起较前减轻,范围减小(图6);眼部A/B型超声检查显示,左眼颞侧周边脉络膜上腔积血减轻(图7)。手术后23d,左眼矫正视力0.02,眼压12mmHg;眼底检查及眼部A/B型超声检查均显示脉络膜上腔出血大部分吸收,视网膜平伏。继续药物保守治疗,局部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逐渐减量至停用。手术后2个月,左眼矫正视力0.03,眼压14mmHg;眼底检查及眼部A/B型超声检查均显示脉络膜上腔出血完全吸收,视网膜平伏(图8,9)。
讨论
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是白内障、青光眼、穿透性角膜移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内眼手术后较为少见的严重并发症。一般发生于手术后几小时至1周,大多发生在手术后4d以内。硅油取出手术后迟发性脉络膜出血的几率为0.12%~1.90%。引起脉络膜出血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服内压过低导致睫状后长或后短动脉破裂是主要原因;同时眼压过低,使脉络膜血管渗漏或扩张,从而导致睫状后动脉破裂也是原因之一。脉络膜上腔出血发生的全身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或合并动脉硬化、高血压、出血性疾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局部危险因素包括手术眼合并高度近视、眼内炎症、有近期手术史、无晶状体眼或对侧眼曾发生过脉络膜上腔出血。除此之外,手术中眼压骤降、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或患者屏气、咳嗽等均可能是其相关因素。分析本文报道的2例患者发生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诱因可能是:(1)全身因素及手术相关因素。例1患者手术后2h有剧烈咳嗽;例2患者右眼无晶状体且有多次手术史,手术后血压不平稳。这些原因均可能增加巩膜上静脉压,从而增加睫状动静脉壁的压力梯度,促使血管破裂,发生出血。(2)高度近视。2例患者手术眼眼轴均≥28mm,巩膜硬度下降,脉络膜血管脆性异常。
当眼底不能窥清时,眼部A/B型超声检查可帮助诊断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少量出血时可以药物治疗、观察或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止血药,控制血压、眼压,适当镇静。根据脉络膜上腔出血的位置,保持适当体位,减少活动;定期复查眼部A/B型超声检查,监测出血变化。本文报道的2例患者均给予止血药物治疗,于手术后2个月内出血吸收。视网膜平伏,恢复部分视功能。但仍然值得注意的是,围手术期管理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手术前应尽可能控制血压、缓解焦虑、治疗咳嗽等相关危险因素,可适当使用镇静剂等药物;手术中尽量避免眼内压大幅波动。如果手术后手术眼突然出现剧烈疼痛,应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合理处理。
作者来源
作者:李娜敏王雨生
单位:西安,医院眼科全军眼科研究所
来源:中华眼底病杂志年5月第31卷第3期
版权声明: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