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
来源:中华眼科杂志,,51:-
近年来,我国白内障及IOL研究发展迅猛。在临床研究方面,白内障摘除手术已成功转向于屈光性手术,关于白内障摘除手术技巧和规范化操作以及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功能性视力和视觉质量恢复的研究日新月异。在基础研究方面,关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晶状体细胞的氧化损伤以及先天性白内障疾病相关候选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大量文献发表于国内外知名杂志。经过对近5年我国大陆地区学者发表的文章进行检索,并通过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IOL学组专家的推荐,评选出了我国白内障及IOL近5年十大研究进展。1微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临床应用及推广此研究的完成单位为浙江大医院眼科中心。完成人:姚克等。
姚克带领的团队于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总结手术技术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研究显示双手法微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源性散光度数小、视觉质量好;而同轴微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学习周期短、术中前房稳定性好、术后散光度数小、视力恢复快。在与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的联合手术中及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中,该技术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广大患者带来福祉。研究团队致力于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发起全国性白内障专题讨论会议2次,至12医院授课,多次在国内、国际会议就手术临床效果发言交流。姚克主编的《微切口白内障手术学》通过文字及手术录像形式,对手术技术进行了全面教学和推广。相关手术技术及应用已被《中国当代医学名家经典手术》收录。主要代表性文章发表在年JournalofRefractiveSurgery以及、和年《中华眼科杂志》。
2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此研究的完成单位为医院、辽宁省晶状体学重点实验室。完成人:张劲松等。
该系列研究通过全面评估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患者的功能性视力和视功能,评价了白内障摘除手术联合老视矫正、散光矫正、球面像差矫正等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长期稳定性。研究重点评估了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前眼部屈光状态,选择性植入多焦点IOL、可调节IOL、Toric散光矫正IOL、非球面像差IOL等功能性IOL后,功能性视力、主观及客观眩光、不同条件下的对比敏感度、点扩散函数及调制解调函数、患者主观症状调查评分等结果,发现老视矫正型IOL植入后可以为患者带来良好的功能性视力及全程视力;多焦点IOL植入会增加患者的眩光症状;Toric散光矫正型IOL植入后可以准确、稳定、长期矫正手术前的角膜散光;非球面像差IOL植入后可以提高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尤其是暗环境下),但是IOL偏心和倾斜仍会引起新的高阶像差,影响视觉质量。该研究揭示了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优质的手术效果,但是需要眼科医师通过严格的适应证选择、精确的手术操作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置来防范手术后的不良视觉问题。主要代表文章发表在年的Ophthalmology及年的ActaOphthalmologica。
3发现手机短信提醒可以显著提高小儿白内障治疗的随访依从性此研究的完成单位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完成人:刘奕志等。
定期随访是成功治疗小儿白内障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在我国该随访率偏低。刘奕志带领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儿童得白癜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