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顾名思义,就是眼睛受损。导致眼前出现蚊子飞舞的景象的疾病。自古以来眼科学教科书都认为,飞蚊症对眼睛无害,而且也治不好,因此大都采无为而「治」的态度,并建议病患尽量修身养性,对眼前成群飞舞的「蚊子」「视若无睹」。
飞蚊症主要是玻璃体变性导致后部玻璃体剥离而造成。就前者而言,正常的玻璃体为一粘稠状胶体,但只要年龄超过五十岁,就逐渐因老化而液化,最后再因液化部分向玻璃体中央聚合而造成玻璃体剥离。在剥离过程中,有些固状物会在玻璃体中悬浮,如果悬浮在粘稠液内,固状物的光线折射率和周围的粘稠液相差不大,不会造成视觉上的差异,但若悬浮在折射率大不相同的液化部分,外来光线只要穿透固状物,就会在视网膜上产生类似蚊子的影像。一般而言,固化物在液化的玻璃体内会移动。因此,「蚊子」除了会随着眼球转动而飞舞外,即使眼球静止不动,也会按一定的轨迹移动。
一直被眼科教科书列为无法治疗的「飞蚊症」,近百年来仍有不少医师企图发现治疗妙方,可惜都未成功。直至台湾蔡武甫教授独创的「飞蚊症激光治疗法」,经国际角膜学会学术研讨会以及大英眼科杂志的肯定后,飞蚊症的治疗终于露出了一线「光明」。
蔡武甫教授的这套方法,是先以低放大倍率的YAG激光,将病患液化玻璃体内的固状物找出,并以精准的入射角度加以锁定,最后在以7mJ能量的激光一一爆破、击碎。整个治疗时间只需五分钟,病患除点一些眼药水外,不需麻醉。由于所需时间不长,加上无明显侵入式治疗,故都安排在门诊激光室进行,不需要住院。
蔡武甫教授推荐使用NIDEKYC-型眼科YAG激光器
(下图为蔡医师在进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参数:
能量6mJ
离焦=0
照明光入射角度15度
常用激光接触镜:OcularPeyman18mm
(当然最好是使用套装,如下图)
蔡医师目前已近八十高龄,依然坚持服务在医疗第一线,工作日的每天上午为工作时间,下午是看书及休息时间。工作之余也非常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科普或教育工作。
对前来参观访问的眼科同道们也热心接待,毫无保留、悉心传授。
在此衷心祝蔡医师福寿绵长、松柏齐肩!
背景资料:
NIDEKYC系列眼科YAG激光器至目前已有30余年历史,目前的经典机型为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