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源于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他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和体育哲学运动观和生命观等重要命题。他喜欢散步、跑步、击剑、骑马、游泳、爬山、日光浴等运动。直到80岁高龄时,还和朋友一起登山看日出。
生命在于运动的内涵是:生命的产生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诞生的前提条
件,没有物质运动就不会有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存在在于运动,运动也是生
命存在的基础,要维持生命体存在,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生命的发展在于运
动,运动又是生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可以说,没有了运动,人就活不下去。
其外延是:生命运动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运动,更包括人类生命体
运动;对人体生命来说,不仅指机械运动,还包括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社
会运动和思维运动;不仅包括宏观的躯体运动,还包括微观的细胞运动、分
子运动等诸多运动形式。所以说生命在于运动。
人是动物,应该运动。但是,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人则不能运动
或者说不能剧烈运动,比如:刚做完了大手术、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刚刚
劳作一天、体质差、营养不良等等。中国的重要哲学思想"中庸之道"意思
就是适量、张弛有度。对于一般人来说,运动太少或者过度都是有害的
。有的人听专家说:"每天必须走一万步",结果三个月后住院了,因运动
量过大膝盖积水。年11月广州举办马拉松比赛导致两名年轻人因剧烈
运动死亡。因过度运动致病、致死的人很多。每个人体质不同,一定要根
据自己当时的体质决定运动量,运动必须个性化、科学化即个性化科学运
动。严格的讲,运动和饮食一样,都是一门个性化的科学。北京市身心智
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营养专家张金波说:"个性化科学运动应该是经过科
学营养技术检查身体营养食物缺乏还是过剩来决定每个人运动量的多少,
营养过剩则说明缺乏运动,而营养缺乏则绝对不能剧烈或长时间运动,体
质差的人过量运动是非常有害的,头晕、摔倒甚至会猝死"
最佳的锻炼方式是天天运动,时间至少为一个小时。老师和家长把孩子培
养成喜爱运动的良好习惯。运动方式不拘。跑步、散步、游泳、爬山、骑
车、跳绳、跳皮筋等等均可。集体运动(体育课)要参加,单独运动要自觉
去练。晨练使你一天精神焕发。运动可以消耗人体多余的能量。有选择的
运动方式可预防和改变“豆芽菜”体型。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单杠运
动、双杠运动。持之以恒的运动,可以预防身体的“外强中干”。运动使
身体全面接受良性刺激,人体机能常运不衰,免疫功能得到提高,使体质
增强,同时可以预防疾病。据悉,学校因病缺课的学生不在少数,可见他
们中参加运动的时间太少了,亡羊补牢,犹为晚矣。从现在开始,每天坚
持锻炼,体质就会从弱到强。有的家长会问医生:“医生,我的孩子体质
虚弱,给他打一针人血丙种球蛋白,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作为医生
我们的回答是:“人血丙球不能预防感冒,科学锻炼才是防治感冒的良
方。”孩子的身体练强壮了,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成绩也就
上去了,家长也放心了。运动的好处无穷。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简单说一下眼睛的结构。眼睛是一个有着坚硬外壳、里面充满粘稠胶状物的球形结构。由于外壳坚韧,内容“丰富”,所以眼球能自己维持一个恒定的压力,我们称之为眼压。我们触摸眼球时感觉有一定的硬度。而且由于这个压力使我们的眼球也能抵挡一定的外力打击。但总的来说我们的眼球还是比较脆弱的。
为什么说眼睛怕运动,怕揉搓?我们的眼睛跟一个鸡蛋差不多,鸡蛋壳相当于眼球壁,鸡蛋清和蛋黄相当于我们的眼内容物。我们做过试验,把一个刚出生的鸡蛋放在手里用力摇晃15分钟,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不用说大家也能猜到,这个鸡蛋的清和黄混在一起变成了很稀的液状物!同理如果我们每天用力的转动眼球或做过多的使眼球震动的剧烈运动的话,我们的眼内容物也会像鸡蛋一样变稀的,医学名词叫“玻璃体液化”。就是说过度运动会使我们的玻璃体提前液化,液化的结果就会造成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对视网膜的支撑作用减弱,进而容易引起视网膜破孔、脱离、出血等。多年的临床实践确实遇到过某些中老年人由于过度运动造成视网膜脱离的病例。所以在这里告诉大家,尤其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不宜做剧烈的运动,比如各种球类、快跑、搏击、跳跃等,每天运动时间也不宜过久,减少能使头部晃动的动作,尤其不能用震荡按摩器按摩头部和眼部,撞树、跳绳对于眼睛都是不好的运动。
当然过度用眼比如长时间看电视、看手机、看电脑都属于使眼球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肯定对眼睛不利。对于高龄老人、高度近视、有各种眼病的人都需要“节约用眼”,尽量不看各种屏幕,少看书,留点视力吃饭走路,因为眼睛也是有寿命的。
近些年在眼科医疗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典型过度运动造成的眼部损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病例一:某某某,男,64岁,身体健康,外表年轻,喜欢运动,每天的运动量很大,自己说他经常跟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一起奔跑,速度甚至不输给他们!医院看病,主诉右眼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遮挡。经检查,诊断右眼视网膜脱离,收住院手术治疗后痊愈。总结:什么年龄有什么年龄的运动,60多岁的人跟20多岁的人一起运动,说起来好听,但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人心态可以不老,但身体不可能不老化,硬让一台救的老爷车去跑每小时公里,估计跑完了也就报废了吧。人也是同样的,人的眼睛、人的关节都是很脆弱的,经不起年轻人那样的剧烈运动和折腾。
病历二:某某,男,55岁,我院的通勤客车司机,人瘦但精神十足,酷爱锻炼,每天医院提车,医院的距离是14公里,就是说他每天跑步米上班,坚持多年。终于有一天到眼科检查眼睛,一眼视网膜脱离,一眼视网膜裂孔,分别手术、激光治疗,双眼恢复后再也不敢跑步了,连走路都是轻手轻脚的,生怕视网膜再掉下来。也不开车了,回老家开超市当会计去了。
病历三:某某某,男,63岁,个子矮,cm左右,头发白,人瘦但身体健康,很灵活。羽毛球乒乓球爱好者,可以说是乒乓球达人,经常在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名次。每天主要业余时间都是打球。发医院就诊诊断白内障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继续打球,半年后人工晶体脱位,经过两次手术后恢复,从此再也不打球了。
以上三个病例属于典型病例,也许属于个例,没有普遍意义,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并不是运动越多越好,要掌握量、掌握度,不能做过激运动,对于各种球类要慎重,适合中老年的运动应该是游泳、散步、太极拳、旅游、快走、慢跑、台球等。千万不要逞能逞强,跟年轻人比试,“眼睛在于静养”,要多闭目养神,少看电子产品,尤其是对于高度近视眼、青光眼、黄斑变性等严重眼疾的老年人,一定要节约用眼,能不看则不看,多用其他感觉器官来感知世界,比如多听广播少看电视。留着残存的视力自己照顾自己,不给亲人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