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与青少年发育相关联的眼屈光系统疾病。除少数高度近视与遗传有关外,绝大多数的近视主要是后天因素尤其是用眼不良习惯所造成的。正常孩子出生后眼球的直径从15.8毫米逐渐发展到成年人的23毫米,大约需要18年的发育期,这个发育期为一个从远视眼逐渐到正视化的过程。
这种正视化进程的增速就是近视发生的主要原因。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良好,过多、过久的近距离阅读、书写、玩耍,需要眼肌超负荷调节,同时双眼球还要内聚,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久而久之,眼球前后轴变长的速率加快。每增长1毫米就形成.00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度)。因此,孩子不断近距离用眼的现状促使眼球增长的速度大于常规增长,致使从远视—正视化的进程变为远视—正视—近视过程。
物种的演化与其生长的自然环境需求是密不可分的,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现代化社会所提供的各种生活方式有关。
中医《审视瑶函》一书称近视为能近怯远症,并指出:近视可因“肝经不足肾经病”,将因先天生成且近视程度较高者称为“秉受生成近觑”,因不善用目力、劳瞻竭视而成者称为“久视伤睛成近觑”。清代《目经大成》始称本病为近视。
近视主要临床表现:视近清晰,视远模糊及眼疲劳,始见于青少年,如不注意用眼卫生,可引起进行性发展。临床上把<度称为低度近视,~度为中度近视,>度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一般与遗传因素有关,多呈进行性发展,且伴有眼底改变,如视盘弧形或环形斑,豹纹状眼底,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黄斑变性、裂孔,玻璃体混浊和后脱离,视网膜变性、破裂甚至脱离等并发症。
中医诊治重点在于高度近视及其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常以补脾益肾、养血宁心、健脾益气等法治疗。
想了解更多,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