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觉器官。亦称眼睛、目、招子,是大部分动物接收光线并在大脑形成影像的器官。对于人类来说,它是视觉器官,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眼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器官,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对自己的具体形态进行改变,使得人类在复杂的环境中获取正确的信息。
最简单的眼睛结构可以探测周围环境的明暗,更复杂的眼睛结构可以提供视觉(复眼通常在节肢动物,例如昆虫中发现,通常有很多简单的小眼面组成,并产生一个影像)。
在很多脊椎动物和一些软体动物中,眼睛通过把光投射到对光敏感的视网膜成像,在那里,光线被接收并转化成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递到脑部。通常眼睛是球状的,当中充满透明的凝胶状的物质,有一个聚焦用的晶状体,通常还有一个可以控制进入眼睛光线多少的虹膜。
而且,人眼睛的颜色取决于虹膜。
中文名
眼睛
外文名
eye
别名
目,人体照相机
性质
视觉器官
拼音
yǎn
主要结构人眼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附属器。
人眼的外形接近球形,称为眼球。眼球有许多相关部分组成:1、眼球壁,2、纤维膜,3、角膜,4、巩膜,5、血管膜,6、虹膜,7、晶状体,8、脉络膜,9、视网膜,10、盲点(眼),11、虹膜部,12、睫状体部,13、视部,14、脉络膜部,15、内容物,16、房水,17、晶状体,18、玻璃体
眼
眼球壁是包围眼球的一层组织,由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组成。眼球壁由外向内可分为三层:纤维膜、色素膜、视网膜。
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较硬,坚韧而有弹性,对眼球有保护作用,并能维持眼球的形状,似鸡蛋壳一样。纤维膜又可分为角膜、巩膜、角巩膜缘。色素膜又叫葡萄膜,具有营养眼内组织及遮光的作用,自前向后又可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三部分。虹膜中间有瞳孔。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这三部分加上外层中的角膜,就构成了眼的折射系统。房水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前房、后房,约有0.15~0.3ml,它具有营养和维持眼内压力的作用。晶状体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借助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联系,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透明组织。玻璃体为无色透明胶状体,充满晶状体后面的空腔里,具有折射光、固定视网膜的作用。玻璃体和晶状体房水、角膜等一起构成了眼的屈光间质,并且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支撑作用,使视网膜与脉络膜相贴。在外伤或手术中,一旦发生玻璃体丢失,就容易造成视网膜脱离。
眼底顾名思义是指眼睛的底部,也就是眼睛最里面的组织。它包括视网膜、视神经乳头和视网膜中央血管。如果眼底有疾病的话,将对视觉有很大的影响。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色,视大变小。
人的眼睛除了眼球壁和眼内容物外,还有一些附属器,它们是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
从光学观点看,眼睛可以被看做两个系统:角膜和晶体。其各表面的中心,近似位于共同轴即光轴上。光轴通常交视网膜于中心窝鼻侧并稍上方的一点,平均角度倾斜,在水平方向为4~5度(a角),而垂直方向的倾斜略大于1度。
复眼通常在节肢动物(例如昆虫)中发现,通常有很多简单的小眼面组成,并产生一个影像(不是通常想象的多影像)。
在很多脊椎动物和一些软体动物中,眼睛通过把光投射到对光敏感的视网膜成像,在那里,光线被接受并转化成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递到脑部。通常眼睛是球状的,当中充满透明的凝胶状的物质,有一个聚焦用的晶状体,通常还有一个可以控制进入眼睛光线多少的虹膜。
先说这个“眼”字,它是有“目”和“限”(省形)组成的字。我们知道我们的眼睛看东西有距离限制,太远或太近都是看不清的。同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演示人的喜怒哀乐,善恶好恶,借“演”声来补充其意义。再说“目”,口为眼眶,园为方,两横表示眼有两只,还有黑白二性。古借“默”(mo)声,表示眼睛默然而内识。即:眼无声,不会说话,然而一看就知道。后借“没”(mu)声,表示眼睛不停眨动,时出时没。“目”是个独体文,是象形演变而来,但从意义上还不能完全表达眼睛的功能,没有体现视距是有限制的,所以又造了这个合体字“眼”。参考《中华字通》。文字也是与时俱进的,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加深,会不断地产生新的汉字,所以中国的汉字是有时代性的。[1]
中医解释目珠
见《赤水玄珠》卷三。又名眼、眼珠。即眼球。为眼的主要部分,略似球形,位于眼眶前部中央。其前端为黑睛,黑睛内为黄仁,黄仁正中有圆孔,名瞳神。黑睛边缘紧接白睛。目珠内有神水、睛珠、神膏、视衣等。目珠后端连目系,上入于及脑,为视觉主要器官。
五轮学说:即瞳仁为水轮;黑睛为风轮;两眦为血轮;白睛为气轮;眼睑为肉轮。
眼部的肌肤最为娇嫩,偏偏眼睛是活动最频繁、最显眼的部位,所以眼部肌肤的保养最马虎不得。
眼周的穴位很密集,穴位点压按摩具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防治皱纹、延缓衰老、细腻肌肤等作用。我们平时涂抹眼霜时、按摩时、敷眼膜之后,甚至闲暇时间里,点压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对眼部肌肤的保养大有帮助。眼周的穴位中有五大穴位对肌肤保养最管用,也最容易掌握,它们分别是:睛明穴、承泣穴、瞳子胶穴、攒竹穴、鱼腰穴。
如果你对这五大穴位不熟悉,可以参考我的自制图片,对穴位分布有个直观的大致了解。具体的说来,睛明穴在眼眶内上角,眼内眦旁1厘米处;承泣穴在瞳孔直视时的正下方,眼球与眼眶下缘之间;瞳子胶穴在眼角外侧约一指幅的凹陷处;攒竹穴在眉毛内端,也就是眉头处;鱼腰穴在眉毛中间略有凹陷处。
睛明穴主要能缓解眼睛红肿、迎风流泪的问题,眼睛舒服了,眼部皮肤受到拉扯的机会就大大减少。承泣穴对于舒缓眼睛红肿、迎风流泪也同样有效,同时还能控制眼袋。瞳子胶穴可以减轻眼睛疲劳充血,对抗鱼尾纹。攒竹穴和鱼腰穴对于控制上眼睑下垂、浮肿有很好的效果。
刚开始点压穴位时,先对着镜子找准穴位,熟练之后就可随时随地根据需要自我按摩保养了。每个穴位点压5秒钟,点压穴位的时候,穴位会有轻微的酸胀感。在涂抹眼霜时、按摩时、敷眼贴之后,对眼周五大穴位进行点压按摩,效果最好。
护眼良方
美目护眼-银杞明目汤
〖来源〗:民间食疗方
〖原料〗:银耳15克,枸杞15克,鸡肝克,茉莉花24朵,水豆粉,料酒,姜汁,食教育界各适量。
〖制作〗:
1.将鸡肝洗净,切成薄片,放入碗内,加水豆粉,料酒,姜汁,食盐拌匀待用。
2.银耳洗净,撕成小片,用清水浸泡待用;茉莉花择去花蒂,洗净,放入盘中;枸杞洗净待用。
3.将锅置火上,放入清汤,加入料酒,姜汁,食盐和味精,随即下入银耳,鸡肝,枸杞烧沸,撇去浮沫,待鸡肝刚熟,装入碗内,将茉莉花撒入碗内即成。
〖用法〗:每日二次。佐餐食。
〖说明〗:补且益肾,明目美颜。适用于阴虚所致的视物模糊、两眼昏花,面色憔悴等。
补充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能提高暗视力,从而改变在光线不足下近距离看书的习惯,减少近视眼形成的可能性。
解剖生理眼是视觉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球及其附属器。眼所占的体表面积和容积虽小,但其功能对生活和劳动至关重要。眼是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全身系统性疾病可在眼部有所表现。为“捕捉”光的讯息,眼必须暴露于体表,这增加了它受外伤和外界病原体侵袭的机会。眼的疾病最终都会影响视觉功能。视力丧失不但使患者遭受痛苦,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因此眼科学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眼睛解剖立体图
眼球是一个球形器官,分成眼球壁和眼内容物两部分。
眼球壁分外层、中层、内层。
外层外层称为纤维膜,包括角膜和巩膜,由致密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交织而成的结缔组织,眼球的外形由此层决定。
①巩膜为一层厚度为0.3~1.0mm、直径为24mm的白色球形膜,前面有一直径为11mm的孔,供角膜镶嵌于其中,近孔缘的巩膜内埋有一环形的施莱姆氏管,是房水流出的管道,后极部偏鼻侧的巩膜有一直径为1.5mm的筛板状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索由此孔穿出眼球形成视神经。巩膜的赤道部后有四根斜穿巩膜壁的涡静脉。后睫状动脉和神经在巩膜后极部穿入眼内。6根眼外肌的肌腱附着于巩膜壁上。巩膜壁外还包裹着眼球筋膜囊,起着滑囊样作用,利于眼球转动。
②角膜,为一厚度0.5~1.0mm、直径11mm的透明膜、镶嵌于巩膜前面圆孔内,其交叠部为宽0.3~1.5mm、灰白色半透明的环,称为角膜缘,外露的角膜为一横径11mm、竖径10mm的卵圆形、凸起的透明组织,其中央部的曲率半径为8mm,周边部较平坦,角膜的屈光指数为1.,与空气的界面具有+43D的屈光度,为眼球的主要屈光媒质。
角膜分为五层,最表面为上皮层,为非角化性复层鳞状上皮,上皮间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是全身痛觉和触觉最敏锐的部位。上皮表面有一层泪膜覆盖,维持其湿润与呼吸功能。上皮层内尚有游走的组织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作为体表防御系统。上皮层下为前弹力层,或称鲍曼氏膜,为增厚的胶原纤维层,厚8~14μm,它不具备再生能力,一旦受破坏即遗下疤痕。角膜第三层为基质层,占角膜厚度的90%,由高度分化的角膜细胞、胶原和含有粘蛋白、糖蛋白的底质构成,它们均匀一致的排列,使角膜具有高度透明性。基质层的后面贴裱着后弹力层,或称德赛梅氏膜,是内皮细胞的基底膜,约10~12μm,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角膜后面为单层的内皮细胞覆盖,具有主动转输离子的功能,将角膜基质层内的水分子不断地泵入前房,使角膜基层保持在脱水状态而透明。
人类的内皮细胞不能再生、分裂,随着年龄增大,单位面积内的内皮细胞密度相应减少,外伤、炎症都可破坏内皮,当内皮细胞减少到0/mm2时,内皮功能就有可能失去代偿,此时角膜发生水肿并变混浊。正常角膜内不存在血管,它的营养由角膜缘的血管网供应。
中层眼球壁的中层为葡萄膜,因其有丰富的血管和深浓的色素,如一个剥去外皮的紫葡萄,故名,又称色素膜,葡萄膜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①虹膜,呈古钱状的膜组织,周边附着在睫状体上,中央有一圆孔即为瞳孔。虹膜的色泽决定于该个体体内色素的多寡,黑种、黄种人的虹膜呈深褐色,白种人可自浅灰色、绿蓝色至土黄色。虹膜前表面有许多深浅、大小、形状不等的隐窝,后表面衬有深黑色的色素上皮,色素上皮可延展至瞳孔边缘而呈黑色花边状。虹膜实质内有环状排列的瞳孔括约肌,受动眼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收缩时瞳孔缩小。瞳孔开大肌位于色素上皮前,受来自颈内动脉壁的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瞳孔开大。瞳孔的大小是通过神经反射而自主调整的,可借此控制进入眼内的光强度。虹膜与晶状体构成虹膜-晶状体膈。将前房与后房、玻璃体隔开。
②睫状体,位于虹膜根部后,宽6~7mm的环形组织,贴于角膜缘后巩膜的内表面。前部有70~80个辐射状排列的睫状突,晶状体小带附着在睫状突之间的睫状体上皮上。后部为宽4mm的睫状体平坦部,与脉络膜以锯齿缘为界。睫状体内有平滑肌,其纵长纤维处于最外层,前端附着于巩膜棘突,辐射状与环状纤维位于纵长纤维的内则,它们都受副交感神经支配,肌纤维收缩时睫状体皱部向前并向中轴线移位,晶状体小带即放松。睫状体内侧衬有两层上皮,即视网膜的睫状体部。最内一层为无色素的上皮,是产生房水的部位。
③脉络膜,贴合在大部分巩膜的内面,厚度平均为0.25mm。最外层为大血管层,主要由睫状后动脉供血,静脉血经涡静脉引流,中层为中血管层,内层为毛细血管层,这些血管呈小叶状分布。脉络膜的主要功能是营养视网膜的外层,血流丰富,其静脉血中的含氧量仅低于动脉血的2~3%。脉络膜的血管周围间质内有大量树枝状的黑色素细胞,使眼球的后段成为一暗房,以发挥视网膜的视觉功能。脉络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有玻璃膜(布鲁赫氏膜),是由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基底膜、胶原、弹力纤维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基底膜组成。
内层称视网膜,位于眼球壁的内层,前起于锯齿缘后止于视乳头,又分为外面的色素上皮层和内面的神经感觉层(又可分为9层)。色素上皮层由单层立方细胞构成,细胞内含有色素,顶端有微绒毛,能吞噬和清除脱落的锥体杆体细胞外节的盘膜,细胞间的联合体构成脉络膜和视网膜之间的屏障。色素上皮层与神经感觉层之间有潜在的间隙,在某些情况下,这两部分可以分离,形成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三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最外层的感光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神经上皮细胞,称为视锥和视杆细胞,其核位于外核层中,每一感光细胞有终足、内节、连接部、外节等部分,外节由约0个圆盘状的盘膜叠合而成,是感光的微器官,它们通过粘多糖底质和色素上皮的微绒毛互相粘着。第二神经元为双极细胞及水平细胞,通过位于外丛状层中的胞突联合和轴突接受来自感光细胞的神经冲动,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综合,再通过内丛状层中的突触,将讯号传递给位于内层的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有很长的轴索,这些轴索在视网膜表面形成神经纤维层,并向眼球后极部偏鼻侧的巩膜筛板集中,穿出眼球,形成视神经。视网膜最内层为内界膜。
眼
视神经为直径2mm的神经束,表面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包裹,这些鞘膜与颅内的同名脑膜相连续。视神经的眶内段呈S形走向,从视神经孔内穿入颅腔后,在垂体窝前形成视交叉,鼻侧的纤维交叉至对侧与对侧视神经颞侧纤维合并成视径,终止于中脑的外侧膝体和四叠体。视网膜内的胶质细胞主要为米勒氏细胞,其细胞核位于内核层中,细胞突作为视网膜的支架,充填于整个视网膜神经元之间,并在内面凝聚为视网膜的内界膜,在相当于感光细胞内节的平面上形成视网膜的外界膜。
视网膜内层主要由视网膜中央动脉和伴行静脉供血,少数人有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应部分区域,它们都是眼动脉的分支。视网膜的血管和脑内血管都缺乏侧支循环,若血管阻塞其分布区即发生缺血。视网膜上的小动脉缺乏弹力层和连续完整的肌层,它们的调控不受交感神经支配,而成独特的自主系统。在视网膜后极有一特殊构造的黄斑区,这里视锥细胞高度密集,缺少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视网膜血管在其周围终止,色素上皮细胞含色素较多,而在感光层内含有叶黄素,在绿色光照射下显示为黄色,故名。这是视力最敏锐的部位。黄斑的鼻侧偏上有一直径1.5mm的视盘(视乳头),中央呈漏斗状凹陷(称生理凹陷)。为视神经的起点,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由此进入眼内,此处仅有神经纤维,无感光细胞,故无视觉功能,在视野中构成一盲区(生理盲点)。
眼球内容物
眼内容包括晶状体、房水和玻璃体。
晶状体晶状体是眼睛屈光系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形似双凸透镜的透明组织,厚度4~5mm,直径9~10mm。有一层囊膜将其包囊,在前囊下有一层上皮细胞,从胚胎期开始,就不断地向周边部增生,移位至晶状体赤道部的上皮不断增生并拉长,形成晶状体纤维而加叠于原有纤维的表面,这种生长维持终生,因此中央部的晶状体纤维年龄最大,密度较高,称为晶状体核,而周围部称为晶状体皮质。晶状体由小带悬挂于瞳孔后面,睫状肌收缩时小带松弛,晶状体依靠其本身的弹性而变厚,前后表面的曲度增加,整体屈光度增加,利于看清近处物体,称为调节。
房水为透明如水的体液,由睫状上皮产生,先进入后房。后房为位于虹膜后面、睫状体、晶状体周边部之间的空隙,充满着房水。后房内的房水通过瞳孔间隙流入前房。前房为角膜后面、虹膜和晶状体前面之间的空隙,也充满着房水。在角膜后面和虹膜前面相交处称为前房角。前房角内充填有环形的小梁网组织,是以胶原纤维构成的有孔薄板为支架,覆盖有内皮细胞而组成。前房水穿过网架间隙,通过内皮细胞的胞饮作用,流入施莱姆氏管,再经过集合管流出眼球,注入巩膜静脉丛。房水产生时的动力(主要为睫状上皮的酶系统产生)和流出通道中存在的阻力,使眼球内具有一定的压力,称为眼内压,它对眼球的发育和维持外形极为重要,正常眼压为2~2.8kPa房水对维持无血管的晶状体的代谢极为重要。
玻璃体为一透明胶样组织,充填于视网膜内的空间,占眼球4/5的容积,约为4.0ml。玻璃体内水与粘多糖、透明质酸分子交联而成为具有粘稠有弹性的胶体,有保护视网膜、缓冲震动的功能。玻璃体在锯齿缘前后与视网膜、睫状体平坦部粘着较紧,称为玻璃体基底部。玻璃体中央有一个S形管,称为克洛凯氏管,为初发玻璃体和玻璃样血管的遗迹。
眼的附属器眼的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结膜、泪器和眼外肌。
眼眶
向前外方开口的骨性圆锥形空腔,其开口缘骨质较厚且坚实,称为眶缘。眼眶上壁与颅前窝相隔,内侧壁和下眶与副鼻窦相邻,外侧壁有坚实的颞肌和颧弓保护。眶的前面开口处有一层致密的纤维膜构成眶隔,是眼睑的基础。眶的后内部称为眶尖,有视神经孔、眶上裂等与颅腔相通;眶下裂与蝶颚窝相通。眶内的神经血管都经由这些孔和缝进入。
眼睑
覆盖于眼眶开口处的软组织,被水平向的睑裂分为上下两份。睑裂的内眦角较钝,外眦角较锐。从表面到深部,眼睑可分为五个层次。
①皮肤,与面、额皮肤延续;是全身最菲薄的皮肤,在睑缘有一灰线,其前部有睫毛生长,其后缘有睑板腺开口,是皮肤与睑结膜的交界线。
②皮下结缔组织,十分疏松,易于积聚水肿液或皮下出血,不含脂肪。
③肌肉,包括三组肌肉:眼轮匝肌,可分为眶部及睑部,纤维围绕睑裂,受面神经支配,收缩时降睑裂闭合;上睑提肌,肌束自眶尖发出,水平向前行进于眶顶骨膜与上直肌之间,呈扇状,至近眼睑处,肌纤维垂直向下移行为腱膜。腱膜向前附着于睑板前面,在两侧附着于内眦、外眦腱。腱膜与结膜囊上穹、眶隔、滑车、眶上切迹处也有附着,并有纤维穿过眼轮匝肌附着于近睑缘的皮下,形成双眼皮皱折。该肌属骨骼肌,受动眼神经支配;米勒氏肌为受交感神经支配的平滑肌。上睑的米勒氏肌起自上睑提肌的内表面,附着于上睑板的上缘。下睑的米勒氏肌起自下直肌的囊睑头,附着于下睑板的下缘。在低等动物中,遇敌时这一肌肉可协助睁大睑裂、扩大视野,并起威吓敌人的作用,在人类这些功能已退化,该肌仅起辅助上睑提肌维持睑裂睁开的作用。
④睑板,为一致密的结缔组织,上下与眶隔连续附着于眶缘,内外侧借内、外眦腱固定于骨壁。厚1mm,宽29mm,上睑板高11mm,下睑板高4mm。睑板腺也称迈博姆氏腺为一全泌性变异皮脂腺,垂直排列于睑板内、腺管开口于睑缘,其油状分泌物在睑缘部可防止泪液外溢浸渍皮肤,并构成泪膜的表层。
⑤睑结合膜,为眼睑的衬里,也是结合膜囊的前份,是一层透明的粘膜,可透见排列整齐、犹如树枝的血管,一组由上睑动脉弓分支而来,占3/4面积,另一组由下睑动脉弓分支而来,占1/4,两组在睑板下沟处吻合。
结膜
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将眼睑与眼球相结合,为非角化性上皮和其下方的固有层组成。覆盖于前部巩膜表面的部分称为球结膜,以角膜缘为其起点,覆盖于眼睑后面者称睑结膜,以睑缘为止点。两者有疏松的移行部,称为穹部。整个结膜加上角膜构成一开口于睑裂的“袋”,称为结膜囊。在内眦部结膜有一半月状皱折,称为半月皱襞,为低等动物瞬膜(第三眼睑)的遗迹。在其内下方有一卵圆形的隆起,称为泪阜,表面覆有无角化层的覆层鳞状上皮,并有皮脂腺及细毫毛。
泪器
分为泪腺及泪道两部分。泪腺位于眶内颞上方骨性窝内,被上睑提肌腱膜分隔为眶部及较小的睑部,是一外分泌腺,受神经反射控制,分泌浆液性泪液,分泌管开口于颞上方结合膜穹窿部。眼睑内尚有副泪腺,受交感神经控制,提供基础的泪液分泌。泪液都分泌在结合膜囊内,起润湿和润滑作用。泪道由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泪小点位于上下睑缘的内眦端,由于泪液受泪小管的虹吸作用和泪囊受挤压时产生的负压,从泪小点进入滑行于内眦睑缘内的泪小管,再经总泪小管进入泪囊,泪囊位于内眦腱前后两附着缘之间,向下经过位于骨性鼻泪管内之膜性鼻泪道,与下鼻道相通。正常时,泪液在结膜囊内蒸发一部分,所余部分由泪道排入下鼻道。泪液反射性分泌增多或泪道阻塞时,泪液才从睑裂间溢出。
眼外肌
骨骼肌,每眼有六条。其中内侧直肌、下直肌、外侧直肌、上直肌和上斜肌起自眶尖的肌环,四条直肌的腱止端在巩膜附着,其附着缘与角膜缘的距离分别为5、6、7、8mm。上斜肌从眶尖发出,在眶的鼻上方向前,借一韧带悬挂于眶壁的滑车后,再反折向后、外方,在上直肌肌腹下越过眼球赤道部,附着在巩膜壁上。下斜肌起自鼻侧眶底近眶缘处的骨壁上,肌腹斜向后外方,终止于眼球赤道后颞下侧相当于黄斑区的巩膜上。内侧下、上直肌和下斜肌受动眼神经支配,外侧直肌受外展神经支配,上斜肌则受滑车神经支配,它们的协调收缩,使眼球能随意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