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年6月6日,是第22个全国“爱眼日”。活动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当前我国近视防控面临严峻局面,数据显示,我国近视发病率比较高,年在我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的人数在4.5亿人左右。调查数据显示,玩手机、用电脑、看电视的年轻人,近视会增加42%;补习的学生比不补习的学生,近视增加21%。尽管这是部分地区的调查结果,但也大致可以反映出现在年轻人近视的状况。
主要症状近视眼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而视远不清。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状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即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裂孔和脱离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
临床分类:
1.按近视的性质分类
(1)轴性近视:眼轴过长,但眼屈光力正常者。
(2)曲率性近视:角膜或晶状体的表面弯曲度过大,而眼轴正常者。
(3)屈光指数性近视:多由于晶状体屈光指数增大所致。
2.接近视的程度分类
(1)轻度近视:-3.00D以下。
(2)中度近视:-3.00~-6.00D。
(3)高度近视:-6.00~-9.00D。
(4)超高度近视:-9.00D以上。
发生原因可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有什么?
1.遗传因素
近视眼是一类和遗传有关的眼病,以高度近视更为明显。父母为近视眼,其子女易患近视眼。近视的遗传程度随度数的加深而增加。
一般来说,
低于-3.00D的近视与遗传关系不大;
-3.00~-6.00D的近视与遗传关系密切;
高于-6.00D上的近视几乎都与遗传有关。
有关近视眼遗传问题的研究开始得很早,说法亦多。如隐性遗传、多因子遗传;低度近视眼为多因子遗传,高度近视眼为单因子遗传;单纯性近视眼及少数病理性近视眼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大多数病理性近视眼为隐性遗传。
2.发育因素
由眼轴发育过度所致。
3.环境因素
包括用眼过度、照明条件、书写阅读姿势、营养等。
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视近负荷,其次是饮食和营养。视近负荷包括过近用眼及视近时间过长。阅读距离近,持续时间长,阅读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看电视或用电脑,都能明显增加视近负荷,可造成眼肌牵引、眼的集合加强、睫状肌过度紧张、眼压升高等变化,长期眼球充血引起眼容积增加,巩膜伸展,使眼球发育超过了正常比例,最后导致眼轴延长,发生近视。研究发现每天阅读时间少于1小时的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为27.7%,每天阅读时间1~3小时的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为32.8%,每天阅读时间更长的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为34.6%。
4.其他因素
近来的研究资料却显示,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参与了导致近视的过程:(1)疾病:相当数量的患者曾患过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这些病儿大多出现眼球膨大,而眼球处于膨大状态时,眼球的屈光度下降,视力减弱。(2)噪音: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当音响强度在90分贝以上时,眼底视网膜中视杆细胞区别光亮度的敏感性开始下降,识别弱光反应的时间延长,超过45分贝时,40%的人瞳孔散大,达到115分贝时,眼睛对光亮度的适应性下降20%,同时伴有色觉能力削弱。(3)矿物元素不足:医学研究表明,钙、铬等矿物元素是保证儿童视力正常的一个重要条件,钙元素在维持眼晶体正常压力,铬元素在保持眼睛屈光度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要提醒注意的是,加工过细的米、面,会丧失80%的铬元素,故意吃一些粗粮有益于视力健康。(4)吃甜食太多:甜食为酸性食物,一方面大量消耗体内的钙元素,另一方面升高血糖,改变晶体渗透压,是导致近视眼形成的又一祸根,监督孩子少吃为妙。(5)被动吸烟:德国专家发现,烟草中含有一种毒性较强的氰化物,它在人体内积存到一定程度,可造成中毒性弱视。而孩子的眼球正处于发育期,对烟草中的有害物更为敏感。(6)睡眠不足:10—13岁是近视眼形成的高峰期。此年龄段的孩子若睡眠不足,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失去平衡,造成眼睫状肌的调节功能紊乱,故保证每晚睡足9—11小时,有保护视力的作用。(7)电子游戏机:电子游戏机对视力的影响相当大。荧光屏上闪烁不定的画面增加了眼睛的负担,迫使睫状肌高度紧张,使晶状体过度屈曲,增加屈光度,时间一长可导致睫状肌痉挛,这也是近视眼的一大诱因。
总的来说,遗传因素是内因,是前提;环境因素是外因,是近视眼发生的条件。
预防措施青少年近视防治是全社会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庨渶瑕佽姳澶氬皯閽?鐧界櫆椋庤兘澶熸不鐤楀ソ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