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眼科疾病,困扰着无数中老年朋友的日常生活。许多患者对于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时机心存疑虑,总想着“能不能拖到白内障熟透了再手术?
白内障白内障,简单来说,就是眼睛里的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混浊,导致视力下降。晶状体是眼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主要功能是调节焦距,让光线能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视觉。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变性,导致其透过光线的能力减弱,从而引起视觉障碍。
白内障的初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只是轻微的视力模糊或眼前有雾感。但随着病情的加重,视力下降会越来越明显,甚至可能出现畏光、眩光、对比敏感度下降等症状。这时,白内障就已经开始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了。
“熟透了”再手术?小心青光眼找上门很多患者对于白内障手术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必须等到白内障“熟透了”才能手术。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想法。随着显微手术的普及,视力减退已经不是白内障手术的唯一指征。只要白内障影响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就可以考虑手术。
白内障从发展到成熟其实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晶状体可能会继续膨胀,导致眼内压力升高。如果拖到白内障成熟甚至过度成熟,不仅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和葡萄膜炎,而且手术难度会大大增加,手术并发症也会相应增加。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它会导致视神经受损,进而引发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而白内障过度成熟后引发的继发性青光眼,治疗起来更加棘手。因此,眼科医生们通常建议患者,在白内障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就尽早进行手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手术前的那些事儿:准备与注意事项白内障手术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患者在手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白内障手术的时间通常很短,但通常是局麻,需要患者的配合。最关键的一件事情就是眼睛不能动。在做手术之前,患者可以在家练习一下,将手伸出来盯着前方,盯着自己的手指。如果能盯住而不会东转西转,就为手术准备好了条件,也便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跟医生很好地配合。
此外,手术前天,患者需要预防性地点抗生素眼药水,如左氧氟沙星类的眼药水,一天点4次。这样做是为了保持眼睛局部的清洁状态,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
术中注意事项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放松,不要憋气、不要使劲。因为憋气可能会让眼压增高,导致眼内的物体往外流动,甚至会影响到伤口的闭合。同时,患者也需要提前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有咳嗽等可能影响到手术的情况,以便医生提前做好应对。
保持无菌状态手术之前,患者需要做好卫生,保证在手术台上眼睛处于一种无菌的条件。所以当消毒之后一定不要用手摸肩膀以上,包括头部的任何一个部位。有不舒服可以告知医生,但是千万不要动头、不要上手。
手术方式的选择:哪种更适合你?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一般包括白内障针拨术、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等。那么,哪种手术方式更适合你呢?
白内障针拨术:利用特制的针从眼睛周边进去,把混浊的晶状体移到玻璃体下方,改善白内障的情况。但这种方法并发症较多,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将晶状体以及周围的囊膜切除,改善白内障的情况。手术产生的创伤较大,而且并发症较多,适用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切开晶状体前囊膜,然后将混浊的晶状体去除。一般切口较大,需要缝合,术后容易形成后发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利用超声波振动和超声波的能量,将混浊的晶状体乳化并吸出。手术产生的创伤较小,不需要缝合,术后恢复较快。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
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手术方法将人工晶体植入到混浊的晶状体前方,能够改善白内障。这种方法适用于白内障摘除后需要植入人工晶体的患者。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医院咨询医生,了解手术的风险性和注意事项,然后让专业医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白内障手术的风险与并发症虽然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很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患者在手术前需要充分了解这些风险和并发症,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决定。
剩余%未读最低0.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