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阿姨(化名)今天出院了,她感动地拉着杜主任和张医生的手,久久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做为一名退休医生,她比一般患者更明白自己这次手术是多么不易。
她那极低的血小板水平最终没有影响白内障手术,手术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这背后医院眼科人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崔阿姨今天76岁了,是一名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她的血小板水平经常维持在15*10^9/L左右,是正常人的十分之一还不到。
人血液中的细胞主要有三种。
白细胞对抗细菌病毒的感染、红细胞运送氧气,血小板负责形成血凝块,起止血作用。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患者因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血液中所有种类的血细胞数量全部下降,所以身体长期处于贫血、爱出血、易感染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身体极度缺乏血小板,手术有大出血的可能。
用药物控制病情的话,日常生活可能不受太大影响,但要想手术,面临这种“非常态”,压在手术医生心里的的担子就成倍的增加了。
有些缺医院,甚至无法对这样的患者进行眼部手术。
就拿崔阿姨来说,她知道自己的血小板水平一直特别低,从没上过30,一直药物治疗,也曾多次输血,但效果并不理想。
我院血液科及输血科认为,崔阿姨的血小板低水平和血液的低凝状态会给手术带来很大风险。
然而再障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
等待病情好转再来开刀的可能性非常低,而且她现在的生活已经受到严重影响,今后只会越来越差。
如果因为视力差导致碰伤摔伤,这么低的血小板又会引起大出血。
这似乎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恶性循环。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眼看着自己已经慢慢丧失做白内障手术的机会,崔阿姨心急如焚,做手术几乎成了她的心病。
她深知自己的症结所在,也深知这次住院是赌一赌,把自己的最后希医院的眼科专家身上。
入院后,面对这种高危水平的血液异常,眼科团队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