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玻璃体混浊 > 病况症状

高度近视的危害,你了解多少

临床医学将度以内的近视定义为低度近视、--度为中度近视、度以上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伴随的是厚厚的镜片,可发生很多严重并发症,大部分会致盲,是成人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在我国致盲性疾病中占第6位。

高度近视的临床表现为:

(1)近视发展速度快:高度近视眼常在幼年就发展很快,在青少年期(15~20岁)又会出现一发展高峰;与单纯性近视眼不同,有的高度近视眼即使到了成年后,近视的发展还不停止,故也有人称其为进行性近视。

(2)眼球突出:高度近视眼眼球前后径明显增长,有的形成巩膜后葡萄肿,前房加深,睫状肌萎缩,部分人眼球明显突出。

(3)眼前黑影:高度近视眼会引起玻璃体变性、液化、玻璃体后脱离等,玻璃体内有浑浊及飘浮物,患者可见飞蚊症、火星点及闪光。

(4)眼底改变:视乳头旁可见弧形斑,网膜呈高度豹纹状,可见网膜萎缩斑(Fuchs斑),黄斑变性。

(5)视力下降:高度近视可引起白内障、黄斑出血,可使视力明显下降,最为严重的是引起视网膜脱离,严重的会导致失明及眼球萎缩。

高度近视导致的生活障碍:

1、视力低下,眼睛经常干涩和疲劳,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质量。长期戴镜,会导致生活工作不便。

2、中高度近视,会导致眼球突出,眼睑松弛,影响容貌。

3、升学、参军、考公务员和找工作受限。

4、老年后因为花眼而必须配两副眼镜。

5、近视患者其白内障、青光眼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6、最主要的危害是,中高度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容易引发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和脱离而致盲。据统计由于近视导致的眼盲,已仅次于白内障、青光眼而居第三位。

病理学者的观察认为,近视度数愈高,眼部病理变化愈明显。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和变薄。眼球后半部的变薄,在高度近视者非常明显,有的只有正常厚度的1/4。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小血管数目减少,色素上皮细胞的减少或消失,结缔组织相对增加。视网膜的病变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脉络膜。

现今高度近视的人群患病率很高,约1%左右,青少年发病更为集中。高度近视者眼底常发生多种病理变化,如玻璃体混浊、眼底出血、严重者会导致视网膜脱离,造成失明。因此视力下降特别明显的患者应特别注意,以下是高度近视比较常见的三种并发症:

飞蚊症(玻璃体混浊)

有这种病的人,随着眼球的转动,常在眼前出现黑影飘动,就像蚊蝇在飞舞,这是由于玻璃体正常的胶体状结构发生液化的缘故。

黄斑出血

高度近视的人,由于眼球变大造成对眼球壁的不断牵拉,就会引起眼底视网膜和脉络组织正常的关系出现代谢失调,特别是黄斑区的小血管因牵拉等因素而出现破裂时,就会造成黄斑出血,使中心视力受到很大损害。此时病人自觉眼前有一块固定的黑影挡住视线。尽管出血经治疗可以吸收,但总会或多或少留下血痕,影响视力。

视网膜脱离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从内因来说,主要是高度近视病人的视网膜组织因变性萎缩而变得脆弱,极易使视网膜脱离而失明。外因主要是外力的突然冲击,通过玻璃体的传导,促使视网膜破裂,造成视网膜脱离而失明。

当患有高度近视的人突然出现视力减退,眼前有黑影飘动,特别是发生像雷电样的闪光感觉,或自觉眼前有固定黑影遮盖时,医院找专科眼科医生检查,这可能是视网膜脱离或黄斑出血等病变的先兆症状。除此之外,高度近视还会引起青光眼(发生率30%)、视网膜萎缩变性、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77.1%)、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发生率5-40%)等多种眼部疾病。

由此可见,假如孩子的还没有发展到高度近视,一定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提升视力、控制度数不再上升;如果已经发展到了高度近视的程度,就要在生活当中注意一些日常习惯、爱好的改变,从而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明普慧视——国内视光界导航者,国家一类技术发明,不手术,非药物,纯物理训练,专业解决6-18周岁青少年近视、远视、散光、弱视和斜视问题。

根据视觉“三联运动”原理,采用动、静态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从引发视力下降的根本原因入手,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睫状肌的灵活性、晶状体的柔韧性、视神经的敏感性及视网膜成像质量”等眼部机能,从而实现提升视力的目的。

纯物理性训练,具有非接触、非药物、安全可靠、见效快、训练周期短、训练效果稳定等特点,是目前8--18岁青少年解决近视、弱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的第一选择。

清徐明普慧视址:宏乐南幼儿园西侧(县二中东50米)

联系-

2

欢迎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专业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排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ovinoi.com/bkzz/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