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设需要传统文化
地处吴头楚尾的安徽,沿江通海,人杰地灵,曾孕育了绮丽精深的“徽文化”,诞生了叱咤中国商界数百年得了白癜风怎么办的徽商。今年5月17日至22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率队的民革中央调研组一行就“宏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课题赴皖调研。他们深入工厂企业、高等院校、古村老街,与党政干部、企业职工、学校师生、科研人员亲切交谈,为宏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共商大计。调研组了解到,在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中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如何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衔接,亟须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经费投入不足,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手段和必要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活动场所少,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难以保持等。调研组认为,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民族精神和有价值的道德理念,至今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入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华,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将其纳入我国文化发展战略和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应以举行讲座、古诗文朗读、戏曲欣赏、演讲比赛、礼仪学习等情势,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提高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要利用重要民族传统节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元宵、清明、端五、中秋等传统节日对培养爱国爱乡的情感有着特殊的作用。建议将其列为法定节日,发掘其中包含的精神资源、传统美德的因素;同时赋予时代精神,改进过节脸上长白癜风方式,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生活,更加吸引青少年。文物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文物修复、考古发掘、摆设展览,充分发挥文物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社会群体给予免费或优惠开放。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化项目。同时要完善社会气力参与公益性文化项目建设的政策,调动社会气力多渠道张罗资金,不断提高公共文化生产的服务质量。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地域文化贴近社会基层,浅显易懂,和大众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建议将地域文化研究列入国家长时间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气力,给予重点指点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