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并发眼内炎2例
周黎周莹群
患者1,男,57岁,因“口干多饮多尿1月,发现血糖升高5天”于-10-30入院,入院前5天查随机血糖为23.8mmol/l,入院前1月内2次出现傍晚体温升高,波动于38-39oC,并伴有寒战、盗汗,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升高,予以抗感染及退热治疗后好转。实验室查血常规:白细胞12.97*/L,血红蛋白91g/L,中性粒细胞84.2%;肝功能:白蛋白26g/L,球蛋白44g/L,碱性磷酸酶.1U/L,结合胆红素10.1umol/L,γ-GT.9U/L,谷草转氨酶54.0U/L;血电解质:钾2.90mmol/L,钠mmol/L,氯89mmol/L,钙1.87mmol/L。B超提示肝右叶混合回声区,范围约mm*58mm,边界不清晰,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CT提示肝右后叶实质内可见大小约7cm*8cm*11cm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其内见气泡影及小液平,考虑肝脓肿可能性大。患者于入院后第二天下午突发右眼视物模糊,仅存光感。随即复查B超,提示右眼玻璃体全段中-大量积脓。请眼科会诊,考虑右眼内炎。患者于.11.01先行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后行右眼玻璃体注射术,球内注射头孢他啶和万古霉素,并予左氧氟沙星、迪克罗、阿托品滴眼。同时全身抗感染治疗。肝脓肿穿刺液细菌培养检出肺炎克雷伯菌,敏感抗生素有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厄它培南、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磷霉素、头孢美唑。患者因全身感染严重,一般情况欠佳,无法耐受手术治疗,故暂不行眼部手术。
患者全身情况好转后,于-01-21入我院眼科治疗。眼科检查:vos:0.6,vod:HM/BE,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深,虹膜后粘连,瞳孔固定,欠圆,直径6mm,晶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隐约可见各方位视网膜隆起;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深,瞳孔圆,晶状体轻混,玻璃体轻混,眼底视网膜平伏。眼压:R11mmHg,L19mmHg。诊断:1.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右眼)2.眼内炎(右眼,内源性)3.代谢性白内障(双眼)。患者最终因手术风险而拒绝手术治疗,遂出院。
患者2,男,31岁,因“左眼视物不清4天余”于-09-04入院。患者1周前出现头痛、发热、胸闷,医院抗感染治疗。4天前左眼视力突然下降,眼部曾局部进行抗感染、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散瞳等治疗。既往史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眼科检查:右眼部检查未见异常。左眼视力光感可疑,眼睑高度充血及水肿,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角膜后大量纤维素样物质沉着,房水混浊明显,下方白色积脓,余窥不清。左眼眼球活动受限,眼压:T+1。实验室查血常规:白细胞21.06*/L,中性粒细胞%92.6%;肝功能检测γ-GT.5U/L,谷草转氨酶54.5U/L。眼部B超:左眼探及大量团状回声,边界清晰,机化可能。入院诊断:眼内炎(左眼)。
患者入院后急行玻璃体穿刺抽液术+玻璃体腔注药(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术,抽出玻璃体液呈絮状黄白色。取玻璃体标本,涂片检菌示革兰阴性菌。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头孢他啶1g和万古霉素1g静滴,眼局部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散瞳等治疗。术后第一天,眼部检查: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眶压高,已无光感。眼部炎症加重不能控制,发展为全眼球炎。考虑患者为内源性眼内炎,遂查腹部B超和胸片。B超提示肝右前叶混合回声团块,大小86mm*63mm*71mm,边界不清晰,形态欠规则,脓肿可能(见图1-2)。遂转入消化科行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每日以甲硝唑和庆大霉素冲洗,继续全身抗感染治疗。脓液细菌培养检出肺炎克雷伯菌,敏感抗生素有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头孢美唑。遂全身抗感染药物改泰能为美罗培南。虽然患者全身情况好转,但左眼感染无法控制,丧失光感,最终行左眼眼球内容物剜出术。
讨论眼内炎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眼内感染,可导致玻璃体混浊机化、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最终视力丧失,预后差,是眼科的重症、急症。近年来,由化脓性肝病导致的克雷伯菌属眼内炎有增长的趋势。而糖尿病是该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对于有感染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尤其伴高热、寒颤等全身症状出现眼部症状时,首先要考虑内源性眼内炎。由于该病预后极差,所以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发病机制上,肝部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经血液循环,最终进入视网膜、玻璃体,导致眼内炎。这个途径中主要有两道防御:1.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2.血-房水屏障和血-视网膜屏障。血清型K1和K2克雷伯杆菌的荚膜具有较强大的抗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血清型K1克雷伯杆菌导致的炎症反应可减弱血-视网膜屏障,使细菌更易进入视网膜、玻璃体。糖尿病之所以是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有血-视网膜屏障减弱的原因。由于糖尿病导致全身微血管病变,使得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菌更容易通过受损的视网膜血管,进入玻璃体腔,导致眼内炎。
临床表现上,克雷伯菌属眼内炎临床表现较为独特,结膜充血、前房反应中等,早期后房充满白色疏松的脓液。随着炎症的快速进展,发生大片视网膜下脓肿及视网膜坏死。患者发病1d后,眼底情况即窥不清。此时,超声检查就是较好的辅助检查手段。从其临床表现也可见克雷伯菌属眼内炎的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并且预后差。
治疗方法上,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抗生素治疗已成为内源性眼内炎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视力。当然,同时还要兼顾原发灶的治疗及全身抗感染治疗。
本文2例患者皆是克雷伯杆菌性肝脓肿并发眼内炎,均有糖尿病病史。患者1已早期诊断,可惜其一般情况欠佳,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而患者2医院延误了眼内炎的早期诊断。若其早期诊断,尽早行玻璃体手术,可能视力预后会更好。医师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做到对该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这对患者的视力预后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FungCP,ChangFY,LeeSC,etal.AglobalemergingdiseaseofKlebsiellapneumoniaeliverabscess:isserotypeK1animportantfactor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