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湖北科协”,获取更多科协资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紧张,普通患者除了呼吸系统的疾病,若遇到其他科的问题,该怎么办?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面临着药吃完了、要做检查等等一系列情况,医院?
01
疫情期间心血管病患者如何就医?
首都医科医院心脏中心陈宇田颖目前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大多数人积极响应专家号召,“宅”在家中,不随意外出,以确保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但这下却让心血管病患者犯了难。心血管疾病多是慢性病程,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定期门诊随诊,且病情变化快,患者随时可能有就医需求。目前疫情形势严峻,确诊病例不断上升,医院变成“重灾区”。再加上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多种疾病并存,自身免疫能力低下,较正常人群更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就诊,风险着实太高。02
医院到底是去还是不去?给大家几点建议
第一点,也是重要的一点:能不去就不去!能少去就少去!定期心内科门诊复诊的患者,如无紧急就诊需求,应暂缓来院就诊。第二点,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急性冠脉综合征突发胸闷、胸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并持续不缓解等。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尿量减少、下肢水肿、胃口不佳等。心动过速/过缓正常心率为60~次/分,心率过快或过慢都会引起血压的改变,并且出现头晕、黑蒙、心悸、胸闷、气短、晕厥等不适。高血压急症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超过/mmHg),并伴有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多汗、心率增快等。起搏器异常起搏器电池耗竭、起搏器工作异常(如植入起搏器后自测心跳多次明显60次/分),出现心衰症状(如2所述),出现ICD放电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就诊应减少长途奔波,就近选择能满足需求的、门诊量较少的医疗机构;只做必需的、急需的医疗检查和医疗操作,其他项目可择期补做;尽可能避开发热门诊、急诊等诊室.若出现必须立即就医的急症、危重症,就医前应做好防护,医院就诊时间,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链接心血管病患者宜有效“动养”首都医科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王立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消极“静养”,而要安全有效“动养”。运动形式可以选择原地踏步、有氧踏车、健身操、八段锦、太极拳、肌力训练等。对于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最佳运动时间是20~40分钟。若患者运动时没有不适症状,只是有轻微喘息但还能与人交谈,建议以此强度继续运动。若患者出现疲劳、呼吸困难、跛行等症状时应终止运动,待症状消失后再开始运动。以此类推,直至各段运动时间总和达到规定的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最好一周3~5次。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若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请立即停止运动,卧床休息。若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药不能停”的患者别慌应对有招一些患医院、“药不能停”的情况。在这特别时期,要怎么办呢?医生给出了一些特殊情况患者的应急对策。如果不能及时获得抗艾治疗药品怎么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可能会面临滞留异地,无法及时回到原治疗机构获得抗病毒治疗药品。为确保感染者异地滞留或隔离期间获得抗病毒治疗药品,艾防中心通知各级免费抗病毒治疗定点机构,对由于此类原因无法回到原治疗机构的在治感染者,在与原治疗机构核实身份和明确原治疗方案后,当地治疗机构协助每次发放1个月量的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感染者如果因滞留异地不能及时获得抗病毒治疗药品,需注意:如果携带可用的抗病毒治疗药品不足,交通不受限的地区,建议回原治疗机构随诊并获得药品。因交通限制无法回到原治疗机构,请及早与原治疗机构联系,咨询后续治疗可能存在的问题,协商争取原治疗机构寄送一个月的药品或由亲友代取寄送。如果上述措施还无法解决,可寻求滞留地抗病毒治疗机构帮助,申请借用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找到当地抗病毒治疗机构后,需要提供原治疗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本人姓名、抗病毒治疗号码及治疗药品方案,经双方治疗机构核对,且当地治疗机构有相应药品时,配合当地机构留存相关信息后,可以借用1个月的药量。借用的药品要严格保管和仅供个人使用,回原治疗机构就诊时要如实报告借药情况。目前全国正在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各地情况会有很大差别,也会很复杂。特别是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机构,可能还承担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和救治等重要任务,更需要大家相互理解和配合,确保滞留期间抗病毒治疗不中断。另外,到治疗机构寻求帮助时,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中国疾控艾防中心提供)特殊时期肿瘤患者发热了医院肿瘤内科卢丽琴陈韵杨思福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举国上下正打着一场保障人民健康的防疫攻坚战。从现有数据来看,抵抗力差、老年体弱者,包括肿瘤患者,一旦感染以后,更加容易发展成重症,因此需要格外重视。发热莫慌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都说肿瘤患者抵抗力差、容易发热,那么,肿瘤患者的发热形式到底有哪些呢?是不是只要一发热就要考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肿瘤患者,尤其是在放化疗期间,因抵抗力差,容易被很多细菌和病毒感染而导致发热。最常见的有普通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尿路感染等。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与疾病相关的低热。因此,大部分发热的肿瘤患者,都与这个闻之变色的病毒无关。肿瘤患者一旦出现发热,请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两周内是否去过外地(特别是湖北、温州、台州等地);是否有外地亲人探望;一起生活的家人是否去过疫区,或者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群。如有上述情况,请戴上口罩,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接诊医生相关接触史以及肿瘤史。如果患者没有上述的接触史,我们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肺癌患者长期反复咳嗽咳痰,近来出现咳嗽咳痰加重伴发热,需要首先考虑肺部细菌感染;胃肠道肿瘤的患者,出现发热伴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首先考虑消化道感染、肠梗阻等可能性;发热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的患者,或者长期留置导尿管出现发热的患者,需要考虑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另外,有留置PICC管等静脉管路的患者出现畏寒、发热,需考虑深静脉导管感染的可能。以上情况均需就诊。就诊防护好避免感染是关键我们都知道,发热了要去定点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但是,肿瘤患者本身抵抗力就差,如果因为一些小感冒、医院,还是要去患者情况复杂的发热门诊,总是感觉得不偿失。那么,到底怎医院呢?首先,还是强调,如果有疫区接触史伴发热,建议尽快就诊,并主动告知接诊医生情况,同时做好个人防护,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没有疫区接触史的患者,如近期未行放化疗、免疫力基本正常、肿瘤控制稳定,可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居家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