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玻璃体混浊 > 疾病危害

新生儿眼病筛查不容忽视

良医则贵察声色,

神工则深究萌芽。

——孙思邈

温馨提示:新生儿眼病筛查不容忽视

我院自年5月开展新生儿眼病普筛至今,目前已筛查新生儿3万余人次,筛查异常率高达16%,异常干预率%,真正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仅今年3月份共筛查新生儿人次,异常人,异常率16.7%,其中筛查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7例,急进型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RB)1例,牵牛花综合征2例,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1例,先天性角膜混浊1例,我们分别进行了随访指导及治疗,挽救了患儿的视力甚至生命,所以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医院眼科专家提醒大家“新生儿眼病筛查不容忽视”!

病例1:视网膜母细胞瘤(RB)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一种来源于光感受器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3岁以下儿童,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可单眼、双眼先后或同时罹患,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成人中罕见。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可表现为结膜内充血、水肿、角膜水肿、虹膜新生血管、玻璃体混浊、眼压升高及斜视等。本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常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病例2: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ersistenthyperplasiaofprimaryvitreous,PHPV)是一种在出生时即出现的先天眼部异常,系原始玻璃体未退化并在晶状体后方增殖的结果。常为单眼足月产儿,在出生时即被发现。小眼球伴有因晶状体后纤维血管团块而表现为白瞳症。虽可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后部混浊,但晶状体一般透明。如果不予以治疗,多数患眼会自行发展眼内出血、角膜混浊、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或眼球萎缩,最后将眼球摘除。

病例3:急进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以往曾称为Terry综合征或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但后者仅反映了该病的晚期表现。孕期更短或更低出生体重者,发生率可达60%~80%。

急进型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ggressiveposteriorROP,AP-ROP):发生在后极部,通常位于视网膜I区,进展迅速、常累及4个象限,病变平坦,嵴可不明显,血管短路不仅发生于视网膜有血管和无血管交界处,也可发生于视网膜内;病变可不按典型的1至3期的发展规律进展,有严重的“附加病变”,常发生在极低体重的早产儿,可在1-2周内迅速进展到4到5期发生视网膜脱离,所以此病多凶险,如不能在发现疾病72小时内给予必要处理,将给患儿带来失明的危险。

病例4:牵牛花综合征

牵牛花综合征为视乳头的先天性发育异常。Kindler于年根据眼底形态犹似一朵盛开的牵牛花而予以命名。本病少见,我国由严密等首先报道(),俟后继有发现。这种先天性畸形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视神经缺损入口缺损的一种类型,也可能与视乳头中心区胶质发育异常有关。

病例5:先天性角膜混浊

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有人认为与妊娠早期母体子宫内膜炎有关;可因胎儿期晶体泡未能或延迟与表面外胚叶分离所致,或是中胚叶瞳孔膜与角膜粘连的结果。角膜混浊与生俱来,多位于中央或旁中央区域。角膜周围形成的环形灰色混浊,称青年环。可单眼或双眼发生。全角膜表现如巩膜样混浊,称为完全巩膜化角膜。其表层有分枝血管网从巩膜扩展至全角膜,属非进行性,亦无明显炎症表现。

专家再次提示:新生儿眼病筛查不容忽视

赞赏

长按







































白殿疯恢复期是什么样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ovinoi.com/jbwh/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