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玻璃体混浊 > 疾病危害

南昌市信息学会网上录像课展示第组

1

个人简介熊亚利,女,南昌京师实验学校初中生物教师,中学二级教师。作品简介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血液循环途径”这部分内容自成体系,因为它建立在学生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静脉血、动脉血”概念的理解以及心脏结构的学习基础之上。氧气及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所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又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血液循环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有效克服内容抽象、知识点多、难点多且叙述过程复杂的问题,以在这节课中加入动画、类比等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精心设计问题,设置严密逻辑、环环紧扣的梯度思考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心脏功能及血液循环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血液循环途径却知之甚少。但他们对新鲜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动画资料。教学过程中既要通过多层次教学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反复记忆,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3.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的意义

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难点:

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知识回顾

师:教师提出问题,展示心脏结构图

(1)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是什么?

(2)与它们相连的血管名称分别叫什么?

生:学生回顾心脏结构,踊跃回答。

师:心脏的搏动为我们全身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来源,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血液在体内是怎样运输的呢,我们来学习血液循环途径。根据血液在我们体内流动的位置不同,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师:同学们观察动画,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1.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

2.体循环中,血液成分变化?

3.血液成分变化发生部位?

播放血液循环动画

生:观察血液循环过程中经过的各结构名称,区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完成问题。

师:分析总结:体循环的过程是血液从左心室泵出,流进主动脉,各级小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网,在毛细血管网里,血液将氧和营养物质给身体各个细胞,身体各个细胞将二氧化碳等废物给血液,血液再从毛细血管网进入各级小静脉,最后汇集到静脉管,流到右心房。

师:请同学们写出体循环途径。

生:认真书写

师:肺循环呢,同学们继续观察动画,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1、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

2、肺循环中,血液成分变化?

3、血液成分变化发生部位?

生:观察动画,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师:分析总结:右心房的血液流到右心室开始肺循环。肺循环的过程是血液从右心室泵出,经过肺动脉流入肺部的毛细血管,血液在肺部的毛细血管内把二氧化碳给肺泡,并且从肺泡内获得氧气进入血液,在沿着肺静脉返回到左心房,完成一次肺循环。

师:你能描述一个红细胞在体内的旅途吗?动画展示红细胞体内流动图

生:描述红细胞沿左心室,流进主动脉,各级小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网,在毛细血管网里,把氧给身体各个细胞,再从毛细血管网进入各级小静脉,最后汇集到静脉管,流到右心房,流入右心室开始肺循环。肺循环的过程是红细胞从右心室出发,经过肺动脉流入肺部的毛细血管,从肺泡内获得氧气,在沿着肺静脉返回到左心房,完成一次肺循环,再流入左心室,开启新一轮循环旅途。

师:从红细胞的旅程中,我们看出体循环和肺循环有什么联系?

生:思考回答

师:体循环和肺循环在心脏中汇合,血流量相同,且同时进行,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为我们人体的每个细胞不断提供氧气和养料,又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播放血液循环视频,展示整个血液循环动态图。

师:动脉中流的一定是动脉血吗?

生:不一定,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

师:静脉中流的一定是静脉血吗?

生:不一定,肺静脉中流的动脉血

师:展示血液循环图,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生: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师:心脏内:左动右静;心脏外:体循环中,动中动,静中静;肺循环中,动中静,静中动。

师:提出问题:如果一个病人患有肝炎需要输液治疗,那么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哪个腔?它到肝脏发挥药效需要从经过心脏几次?

生:思考回答

师:播放血液循环过程,药物进入上腔静脉,流回右心房,流入右心室,泵入肺动脉,进入肺部毛细血管,流入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进入左心室,泵入主动脉,各级动脉,到达肝脏毛细血管网,进入肝脏。所以,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经过心脏两次。

2

个人简介

刘杨,女,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小学体育老师,中小学二级。

作品简介

教学设计

《用眼卫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眼睛的作用

2.了解不良用眼的危害,知道如何预防近视眼。

3.让学生学会怎样保护视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对爱护眼睛的认识,知道眼睛的重要作用,怎样预防近视眼。

教学难点:

懂得从小爱护眼睛,自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教育部按下开学的暂停键,为保证学生“停课不停学”的工作有效进行,全省中小学生开启网课模式,一天好几个小时的学习,让我们的眼睛无处可逃,眼部出现各种不适便是家常便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成为了重要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吧。

二、基本部分

1.眼睛的奥秘

眼睛,不仅可以让我们探知世界,还是可以传递各种情绪。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就让我们来探索一下心灵窗户的奥秘吧。从外部上看,眼睛由瞳孔、角膜和虹膜等部分组成,那内部结构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又是通过什么才能看见实物的呢?让我们一起跟着小博士去探索吧-------播放视频。提问:大眼星球是怎么看见事物的?请同学们说一说:原来我们眼睛的晶状体就是一个凸透镜,将远处的物体聚集起来,通过视网膜将这些色彩和信息传递到大脑里面,形成图像。

2.不良的用眼习惯

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眼睛怎么了?造成这样的原因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不好的一些用眼习惯。那么这些不好的习惯具体会对我们的眼睛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呢?首先容易引起眼疲劳,视力降低,造成眼球突出,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其次,会引起一些眼部的疾病及并发症包括弱视、玻璃体混浊、出血等严重的会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还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会给我们的眼睛造成意外伤害,最后严重的近视会遗传给下一代,遗传几率在80%以上。使孩子一出生就降低了辨别世界美好事物的能力。我们这里说的严重的近视,并不是说所有的近视,一般只有在4、5百度以上才有可能。不注意眼部的卫生也很容易引起眼睛疾病,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和沙眼等一些眼睛疾病,还会导致视力下降。

(1)书写姿势的错误,导致我们眼睛近距离接触书本、歪头、趴着写字,都会使眼睛疲劳而发生近视。光线强烈时瞳孔缩小,光线暗淡时瞳孔扩大。如果长时间在这种光线下看书,瞳孔就会持续缩小或扩大,引起眼球肌肉痉挛、疲劳、眼球胀痛,甚至头昏目眩。另外,由于光线太耀眼,会刺激视网膜黄斑区,看东西就不清楚了,使视觉敏感度下降,引起永久性视力减退。因此,光线过强或不足对眼睛的伤害都非常大。研究表明,读写姿势不正确,是学生导致眼睛发生异常和患近视眼及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长期不正确的读写姿势,不仅会伤害眼睛对我们的身体也有一定的损伤。

(2)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和过度的使用,将必定对眼睛造成伤害。研究发现,在蓝光照射下,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比例会增大,会增加患白内障的机会。此外,电子屏幕较亮,进入眼睛的光线增多,瞳孔自动收缩,容易带来瞳孔括约肌疲劳和眩目等不舒服的感觉,对晶状体、眼底都能造成损伤,更易形成近视。

(3)烟花、爆竹及尖锐物品都容易对眼睛造成意外伤害,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4)用脏手或不干净的毛巾及衣服揉擦眼睛,都很容易将细菌、灰尘带入眼睑内,造成眼部感染。

有的同学说:“近视眼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指3-5名近视的同学说一说,针对某些学生的实际及接触到成年人的近视现象进行讨论,体会近视对学习、工作、生活、运动各方面的不利。)

3.近视眼的不良影响?

(1)影响升学、就业和参军。

(2)常继发白内障、青光眼等疾患。

(3)经常干涩和疲劳,影响学习、运动。

(4)容易遗传下一代。

(5)欣赏不到远处的美景。

(6)可能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

(7)容易有外伤性风险。

4·近视眼的预防

(1)保持端正的读写姿势,减轻眼睛的负担,是预防眼睛近视的首要、必要条件。读书写字要注意用眼的卫生:1.眼距书本一尺,约33厘米,不要过近;胸口离课桌要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手指距离笔尖一寸,约3厘米。

(2)读书写字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如果在晚上,台灯灯光要从左前方射来。防止影子,影响眼睛视力。

(3)看电视时要注意电视机高度应与视线相平,电视机屏幕最好稍大一点,可视距离为电视对角线的5倍远,正确看电视的时间为每次30分钟,例如上完网课,马上转移视线,看看远方,休息十分钟,闭眼休息随着轻柔的音乐,冥想一下森林、海水、草地。切记不能在近距离下长时间看电视,以免引起视疲劳和调节紧张,更不能过多的沉溺于游戏机、电脑、电视之中。如果学生们盯着屏幕时间长了,感觉眼部酸胀,这时候可以用热毛巾对眼睛进行热敷,或者用双手搓热,捂在眼睛上,不要捂的太紧,捂时要有空心,三分钟后把手放下,掌心不是直接接触眼睛。以便达到缓解眼部疲劳的效果。除此之外,在使用电脑时应多眨眼,以增加眼内润滑剂和酶的分泌,保持眼睛湿润。

(4)保持眼部卫生,摸眼之前先洗手,用自己的毛巾洗脸。如果有异物或不舒服,应轻闭双眼或稍眨眼,尽量让异物随泪水流出。

5·眼睛的益友

(1)眼保健操

可以疏通眼部的经络,调和眼睛气血,所谓“目得血能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认识,按摩能加速眼眶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眼部营养,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消除眼疲劳,从而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

(2)适量运动

打乒乓球----乓球时,我们需要“快手”,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快速移动的眼球”,靠近或远离球,向左或向右,或旋转或不旋转。为了做出准确的判断,眼球的信息主要是通过眼睛获得的。眼球总是高速运动。有助于眼睛的训练和敏锐。能使眼球内部不断运动,血液循环增强,眼神经机能提高,因而能使眼睛疲劳消除或减轻,起到预防治疗近视的作用;不止是打乒乓球,其他球类或活动也是不错的,比如羽毛球,篮球,足球,踢毽子,抓石子,弹玻璃球,三个小球不断抛接等等。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方法训练,最好在户外阳光下或者树荫下,在放松的状态下吸收大自然的能量,锻炼身体。户外运动贵在持之以恒。

放风筝-----放风筝除了引线高翔,让你舒展身心之外,对预防近视还有特殊功效。这是因为眼球运动平时常是往下看近,很少往上看远,而放风筝正可专注盯着远方高空的风筝看,从而促使睫状肌放松,休息是很好的眼球调节运动。

科学研究表明,户外坏境对于近视的防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人体产生一些例如多巴胺之类的物质,促进人体眼部正常发育,也能够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所以,学生们可以在在阳台或离窗户近的地方适度活动,对于促进眼部健康也有着重要作用。

(3)合理搭配

注意饮食习惯及营养搭配,我们可以通过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A和C、像胡萝卜、菠菜等,合理搭配来改善眼睛疲劳程度。少吃甜食、不喝碳酸饮料过多吃糖使眼内组织弹性降低,且血糖增加影响人体对眼睛的液体压的调节。

(4)充足的睡眠

如果孩子经常学习到深夜11点,早晨7点又要起床上学。那么,睡眠的不足对视力有影响吗?睡眠是消除一天用眼疲劳最重要的方式,随着采光照明的出现,用眼时间加长眼部休息的时间减少,这是导致人类视力下降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睡眠不足对视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会导致短时间内视力下降,而且这种积累性的视力下降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小时,成人7小时

练练对眼

青少年每天练“对眼”,转动眼球,让眼睑和眼肌充分的放松,能起到预防近视的积极作用。近日复旦大学医学院眼科学系主任褚仁远教授提出了这一观点。褚教授认为,“现在的孩子功课多,用电脑时间长,眼球的自动调节一旦跟不上,就会近视。而练对眼是让眼球‘健身’,增强它的调节能力。这样,用眼量大一点,眼球也能‘吃得消’了。”

6.教师归纳。

《爱眼口诀》保护视力很重要,不良习惯须改掉。

3

个人简介伍青,南昌市南昌县金沙路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作品简介

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PPT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寻人启事》,谈话引入课题。

导语: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得到了一张特殊的《寻人启事》,大家想看看吗?

(课件演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二六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2.板书课题,给“蝌蚪”注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题,再指名读课题,最后全班齐读课题。

3.简单介绍,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1)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宽龟

◆易读错的字

“脑袋”中的“袋”要读轻声dɑi;“捕”的声母是b,不要错读成p;

◆多音字

“教”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第一声jiāo,可以组词“教书”“教方法”。它还有一个读音jiào,可以组词“教师”“教室”。小组合作,再次认读,之后全班展示读。谁是认字小能手。

◆书写指导

[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子”末笔横要变成提,斜度大,“亥”的最后一笔是个长点。

[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要把“足”的最后两笔变成竖、提,右边“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总结刚才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过渡:同学们,咱们刚才学习了这么多的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都放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我们一起大声地读一读吧!

2.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3.思考: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她在哪里?

4.图文结合,认识蝌蚪和青蛙。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学生辨认。

(2)学习描写小蝌蚪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为什么会找不到妈妈呢?因为它们的外形实在是相差太大了。谁能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呢?

①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说说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③指名读,其间教师相机指导,“大大的、黑灰色的、长长的、快活地”这几个词语要重读;读“游来游去”时拖长音,突出小蝌蚪的悠闲与快乐。

④ppt出示小蝌蚪在池塘中游的图片,学生齐读,理解“甩”的意思,可以用手做一做“甩”的动作。

(3)学习描写青蛙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虽然在池塘里生活得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在身边怎么行呢?他们多么希望能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他们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儿呢?请大家找找课文中描写青蛙妈妈外形的句子吧!

①课件出示文字。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②学生自由朗读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

(青蛙生活的环境、习性及其外形特点,和鲤鱼、乌龟有什么不同。)

③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动词“游”“蹲”“披”“露”“鼓”,可以请学生表演青蛙的动作,加深理解。

④指导朗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略强调,突出青蛙的特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小蝌蚪和大青蛙长什么样儿了,他们长得可真的一点儿都不像呀,怎么可能是孩子和妈妈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学习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vinoi.com/jbwh/10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